释义 |
曝光真实姓名算侵权。 1,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证号码和电话号码,属于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既违反社会道德,也是违法行为。被侵权人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2,一般未经他人同意曝光名字是违法的。 未经他人同意,曝光别人姓名将涉嫌侵犯他人的姓名权,但还需要看其具体内容,如果不是事实,侮辱诽谤罪或侵害名誉权,可以起诉,也可以要求赔礼道歉。 如果不仅曝光名字还曝光身份证以及住址这种隐私的话就属于违法了。当然这是在故意曝光的前提下,不是故意的另算。法律另有其他规定的,应当依照其规定。 拓展资料: 侵权行为具体描述 侵权行为是一种行为人实施的过错行为。在国外学者关于狭义的侵权行为的各种观点中,比较典型的是三种学说:一是过错行为说,该说从行为的角度揭示了侵权的概念。持此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侵权行为就是一种过错。英国学者福莱明指出:“侵权行为是一种民事过错,而不是违反合同,对这种过错,法院将在一种损害赔偿的诉讼形式中提供补救”。莫里斯认为:“如果简单地概括侵权行为,可以说它是私法上的过错”。 其次是违反法定义务说。该说主要是从违反法定义务的角度来界定侵权行为的概念。例如,英国著名学者温菲尔德从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相区别的角度,给侵权行为下了一个公认为最完备的定义。他认为:“侵权行为的责任系由违反法律事先规定的义务引起,此种义务针对一般公民而言,违反此种义务的补救办法,就是对未清偿的损害赔偿的诉讼”,因而侵权行为指违反了法律规定的、针对一般人的义务,而不是违反了由当事人自行协议所规定的、针对特定人的合同义务。三是过错责任说,该说认为过错只是导致侵权责任承担的根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百九十条,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 除前款规定的人格权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 第九百九十一条,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