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传授犯罪技巧的刑罚构成要件是什么? |
释义 | 传授犯罪方法罪的主要构成要件及法律依据;传授犯罪方法罪与教唆犯罪的区别,包括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要件的差异;在一罪与数罪问题上的不同处理;犯罪停顿状态的区别;以及传授犯罪方法罪的量刑原则。 法律分析 一、传授犯罪方法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 1、传授犯罪方法罪的犯罪构成为: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 (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传授犯罪方法的行为,即以语言、文字、动作或者其他方式方法将实施犯罪的具体经验、技能传授给他人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4)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2、法律依据:《刑法》 第二百九十五条传授犯罪方法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传授犯罪方法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二、传授犯罪方法罪和教唆犯罪的区别有哪些 1、客体要件不同。传授犯罪方法罪的客体是统一的,也就是社会治安管理秩序;教唆犯罪没有特定的统一的客体,其客体就是教唆犯罪所侵犯的客体。 2、客观要件不同。传授犯罪方法罪本质是将犯罪方法传授给他人,没有能力,年龄的限制,无论向谁传授犯罪方法罪都构成犯罪;教唆罪的本质则是教唆他人实施犯罪,对象限于有刑事责任能力、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 3、主体要件不同。传授犯罪方法罪的主体只能是年满十六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教唆罪则是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人教唆他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的各种罪,才有可能构成教唆犯罪的主体。 4、主观要件不同。传授犯罪方法罪的故意是有意识的向他人传授犯罪方法,传授者与被传授者,也就是前面所说的销售商与惯偷,他们不一定有共同的犯罪意识;教唆罪则是教唆的人故意教唆他人有自己一样的犯罪意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同伙。 5、在一罪与数罪问题上不同。传授犯罪方法罪,不关传授了多少中方法,也只能认为一罪;教唆罪如果教唆别人犯不同的罪,则具备了不同罪的犯罪构成。 6、犯罪停顿状态的不同。传授犯罪方法罪没有既遂和未遂之分,只要是传授了他人犯罪的方法,就是犯罪既遂;教唆罪则是按被教唆的人有没有实施犯罪行为而定。 7、量刑原则的不同。传授犯罪方法罪有独立的法定刑。 结语 传授犯罪方法罪的犯罪构成包括侵犯复杂客体、传授犯罪方法的行为、一般主体和故意。根据《刑法》第295条,传授犯罪方法的刑罚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与之相比,传授犯罪方法罪与教唆犯罪有着不同之处,包括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要件的差异。此外,传授犯罪方法罪不论传授了多少种方法,都视为一罪。对于传授犯罪方法罪,法律有独立的量刑原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十二条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青春期教育、心理关爱、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对策的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制定本法。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