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主观: 退休金养老金根据月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今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引进了个人账户,也引进了老人、新人和中人的概念。“老人”以及“中人”和“新人”等是近年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引人个人账户以后出现的新概念。 一、养老保险退休金领取计算方法 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注: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低限为0.6,高限为3。 二、养老保险的作用 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因此,交养老保险的好处是缴纳养老保险满足最低年限,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可以办理退休按月领取养老金。养老金可以一直领取到去世,而且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只增不减”,每年会调整增资,可以使老年得到稳定可靠保障。 三、商业养老保险办理程序 第一步,定保额 确定保障额度是必备功课,具体保额主要需综合考虑未来的养老金需求缺口和自身的经济承受额能力。养老资金缺口主要是“退休后资金需求减去退休后可预期后的的收入”,按年或按月计算均可。算出了养老资金缺口,并确定商业保险金在填补缺口中占到多少比例,就可以直接发推出每年或每月所需领取的商业养老金,继而找到对应的保额。 第二步,定领取方式 目前商业养老险的领取方式分为趸领和期领两种。趸领是到了约定年限时一次性给付适合打算退休后进行二次创业或对自身寿命预期不够乐观者。期领则分为年领以及月领,前者比较适合普通生活的老人,后者适合每年有一两笔不规律大支出的群体。 第三步,定领取年限 养老金领取年限可与保险公司自由约定,一般可选择与自己的具体退休年龄衔接,这样在退休后立即可以领取,生活上不会出现较大的波动。 第四步,定领取时间 养老年金险在领取时间上分两种,一种是保险期间为终身,但没有最低领取年限保证;另一种为定期,如领取到80岁或100岁,但同时会设定一个保障领取的时间。有家族长寿史的人可以考虑有限选择终身制产品。我国养老保险缴纳的时间越长,基数越大的话,退休的时候领取的养老金就越多,所以如果可以的话,大家可以延长缴纳养老保险。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全文第四十六条 失业人员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累计缴费满一年不足五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二个月;累计缴费满五年不足十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八个月;累计缴费十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二十四个月。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与前次失业应当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最长不超过二十四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