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国家对传染病实行的方针与管理办法是( )。
释义
    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对疾病管控实施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制,并加强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置。
    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即通过防范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控制和减少其对人民群众的危害。这种方针的实施需要基于科学、预防、群众参与和集中领导的原则。为此,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传染病管理办法,包括法律、法规、规章等。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国家采取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措施,对不同类型的传染病实施不同的管控措施和防控措施。例如,对于疫情暴发的传染病,需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实施切实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而对于慢性、慢性化的传染病,则需要加强疾病监测,提升医疗能力和科研水平,并加强预防、宣传和教育工作。此外,在传染病的管理和防控工作中,国家还强调了疾病监测和信息报告的重要性。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所有发现或疑似传染病病例,都应当及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并积极配合对疫情的调查和处置工作。
    国家实施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时,如何确定不同的传染病类型?传染病类型的划分通常依据该病在人群中的流行程度、传播途径、严重程度以及防治措施的特点等因素。例如,目前我国的传染病划分为甲、乙、丙类三类,其中甲类传染病是指对人类具有严重危害的传染病,如霍乱、鼠疫、狂犬病等;乙类传染病是指疾病对人群造成较大威胁的传染病,如肺结核、艾滋病等;丙类传染病是指疾病对人群造成一定危害的传染病,如甲肝、流感等。
    国家对传染病的管理和防控工作,需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广大民众共同参与,形成全社会的防控合力。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科学、预防、群众参与和集中领导的作用,加强传染病监测和信息报告,探索和推行高水平的传染病防控模式和做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卫生、健康的社会环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或者疑似发现传染病病例,应当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积极配合对疫情的调查和处置。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4 10: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