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国家印钱是根据什么:可以无限制吗 |
释义 | 不可以。每个国家的钱应该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实际需要来印,一旦货币印多了,即社会上的流通货币大于需求,会导致货币贬值,物价普遍持续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这样会导致老百姓手上的钱不值钱,购买力下降,人民的生活压力加大,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旦印少了,即社会上的流通货币小于需求,会导致货币升值,物价普遍持续下跌,出现通货紧缩的情况,引起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市场上的投资和消费行为就会减少,导致供过于求,物价下跌,进而影响企业利润,使得市场整体陷入通缩。同时,长期的物价、资产价格下滑,导致市场需求萎靡,企业亏损被迫降薪裁员,导致失业率增加,经济衰退。 因此每个国家的钱不能随便印,否则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危害。 货币有一条计算公式:货币供应量M2=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很多人认为货币供应量就是由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所决定的,这观点没有错,只是没有从根本上说明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 因为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都是可控因素,只要央行愿意,都可以无限增大,所以无法看出货币供应量有什么限制。 在经济学里,货币还有另一条公式,即:M2增速=名义GDP增速+通胀率+政策值。 将公式进行变形,可得出通胀率=M2增速-名义GDP增速-政策值。 可以看到,货币供应量和通胀率是有直接关系的,名义GDP增速是不可控的,这是全体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 M2增速是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共同决定的,属于可控因素,由央行所决定。 政策值是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央行为其提供的货币支持力度。 简单地说,就是货币扩张周期,政策值为正值,货币紧缩周期,政策值为负值。 可以看出,一旦M2与GDP不相匹配,影响的是通胀率的高低。 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单位的购买力就下降,每个货币单位能够买到的商品数量也就下降。 货币单位的购买力开始下降,物价上涨,形成通货膨胀现象。 举个例子:原本货币只有1元,GDP有1元,那么1元货币对应1元GDP。现在货币有2元,GDP还是1元,那么2元货币对应的只有1元GDP。 虽然钱更多了,但是钱却贬值了,因为没有足够对应货币的商品产生。 如果M2增速不断变大,脱离名义GDP增速,通胀率就会不断攀升。一旦国民觉得钱不值钱拼命囤积实物时,就会演变成恶性通胀。 反之,如果M2增速不断变小,脱离名义GDP增速,通胀率就会不断下降。现实中流通的钱会越来越少,虽然钱变值钱了,但是消费也会减少,最终变成通货紧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 第七条 新版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设计,报国务院批准。 第八条 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专门企业印制。 第九条 印制人民币的企业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人民币质量标准和印制计划印制人民币。 第十条 印制人民币的企业应当将合格的人民币产品全部解缴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发行库,将不合格的人民币产品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全部销毁。 第十一条 印制人民币的原版、原模使用完毕后,由中国人民银行封存。 第十二条 印制人民币的特殊材料、技术、工艺、专用设备等重要事项属于国家秘密。印制人民币的企业和有关人员应当保守国家秘密;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 第十三条 除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印制人民币的企业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研制、仿制、引进、销售、购买和使用印制人民币所特有的防伪材料、防伪技术、防伪工艺和专用设备。有关管理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制定。 第十四条 人民币样币是检验人民币印制质量和鉴别人民币真伪的标准样本,由印制人民币的企业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印制。人民币样币上应当加印“样币”字样。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