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拷贝公司资料未泄露会坐牢吗 |
释义 | 要看员工拷贝资料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自行使用并未打算向外泄露,一般是不算侵犯商业秘密的,不会坐牢。但如果公司能证明员工是以盗窃商业秘密为目的,则该行为可视为侵犯商业秘密。要是该行为已产生刑事责任,可向警方报案,或自行到法院起诉立案。 一、集资诈骗一般员工会面临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员工受领导指派或奉命而参与实施了一定犯罪行为的,一般不宜作为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但根据具体犯罪情节,不排除承担刑事责任的可能。故员工是否承担责任,法律并未明确规定,而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该员工积极参与诈骗的,则构成集资诈骗罪,属于共同犯罪,要承担刑事责任;如果只是普通员工,一般参与的,则一般不承担刑事责任。 二、侵犯商业秘密罪员工会受罚吗 对于单位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单位的员工是否受到处罚要看该员工是否属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我国刑法第219条规定,实施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侵犯商业秘密罪为我国《刑法》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七节侵犯知识产权罪中的罪名,根据该节第二百二十条的规定,单位犯本节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因此,只有单位实施犯罪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按刑法第219条侵犯商业秘密罪定罪量刑,与侵犯商业秘密无关的普通员工不构成犯罪。 三、诈骗罪的认定条件是什么 诈骗,指的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捏造事实或掩盖事实真相的方式,骗取款额较大的他人财物的行为。认定诈骗罪的条件有:1、诈骗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他人财物所有权,该罪的侵犯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者个人的财物,不含行为人骗取其他非法的利益;2、诈骗罪在客观上,主要表现为行为人采用捏造事实或掩盖事实真相的方式,骗取金额较大的他人财物;3、诈骗罪在主观上,主要表现为直接故意的行为,并且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4、诈骗罪主体为一般主体,行为人凡是达到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均可以能构成本罪。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