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应对罢工煽动? |
释义 | 煽动罢工处理方法:收集证据,开除违反劳动纪律的组织者和主要人员;员工罢工是违约行为,可拒付工资,公会协调解决;用人单位违法导致罢工,应承担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合同解除情形;解除劳动合同程序:查清事实,取得证据;书面通知并公告;办理离职手续。 法律分析 煽动罢工应该如何处理 收集固定好证据,对组织者及主要人员以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及规章制度为由予以开除。 员工单纯的罢工行为,是不算违法的,只是单方面违反了劳动合同,是单方面违约行为,可以拒付罢工期间的工资,期间可以让公会与员工进行协调,处理罢工问题。如果是因为用人单位违反的劳动合同法导致的罢工,用人单位应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二十五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6)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7)劳动者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8、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解除劳动合同的主要程序 1、查清事实,取得证据。要注意收集保存能够证明劳动者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的证据。(如:劳动者做出书面的检讨或者解释、说明和承诺,留档备查) 2、书面通知并作公告。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事先将理由通知劳动者本人,可采取直接送达方式,如本人不在,交由同住的成年亲属签收;直接送达有困难,可邮寄送达,以挂号查询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3、离职手续的办理:交接班、结清工资、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办理社保和各种档案转移等。 结语 合理处理罢工问题的关键在于收集固定好证据,以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及规章制度为由开除组织者及主要人员。员工的单纯罢工行为并不违法,只是违反了劳动合同,属于单方面违约行为,可以拒付罢工期间的工资。期间可由公会与员工协调解决罢工问题。若罢工是因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导致的,用人单位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五条,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但需遵守相应程序。查清事实、取得证据,书面通知并作公告,办理离职手续等都是解除劳动合同的主要程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2009修正):第三章 集会游行示威的举行 第二十七条 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警察应当予以制止: (一)未依照本法规定申请或者申请未获许可的; (二)未按照主管机关许可的目的、方式、标语、口号、起止时间、地点、路线进行的; (三)在进行中出现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破坏社会秩序情况的。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不听制止的,人民警察现场负责人有权命令解散;拒不解散的,人民警察现场负责人有权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决定采取必要手段强行驱散,并对拒不服从的人员强行带离现场或者立即予以拘留。 参加集会、游行、示威的人员越过依照本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设置的临时警戒线、进入本法第二十三条所列不得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特定场所周边一定范围或者有其他违法犯罪行为的,人民警察可以将其强行带离现场或者立即予以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2009修正):第三章 集会游行示威的举行 第二十三条 在下列场所周边距离十米至三百米内,不得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批准的除外: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所在地; (二)国宾下榻处; (三)重要军事设施; (四)航空港、火车站和港口。 前款所列场所的具体周边距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2009修正):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可以对其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处以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 (一)未依照本法规定申请或者申请未获许可的; (二)未按照主管机关许可的目的、方式、标语、口号、起止时间、地点、路线进行,不听制止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