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我们应如何提高医疗安全意识
释义
    医疗安全是医院的生命线,是医院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亦是体现医疗机构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来提升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差错,让医疗服务变得更有温度,让医疗管控更有力度,已成为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重要难题。
    医疗安全存在的重要意义:
    1、医疗安全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安全管理贯穿于医疗质量管理的全过程,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2、医疗安全是评价医院医疗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只有医疗安全得到保障,才能确保医疗质量的提升得到落实。
    3、医疗安全可为医院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果医疗不安全,简单点会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使治疗手段复杂化,增加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严重点甚至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不良影响,给医院造成声誉上的重大损伤,以及财产上的损失。
    如何提升医疗安全管理?
    优先建立和健全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网络是关键。医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构建和规范与医院经营机制相适应的医疗安全管理网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各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体对策作用,共同贯彻落实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搭建适应医院整体管理的工作运行机制,多方面强化综合管理效能。以下五大措施供参考:
    1、更新管理模式,提高医疗安全的协同管控
    改变以往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由原来单一的职能部门管理模式转为采用协同共管的模式,成立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由院长、党委书记、业务副院长、医务部门负责人组成,明确分工,充分发挥各自在医疗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2、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
    通过医学再教育、理论知识更新、技术传帮带、业务考核、抓人才队伍建设,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只有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才能有效地防范技术性事故的发生。
    3、完善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医疗安全防范能力
    医院的规章制度是医疗活动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是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由医院主要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是实施医疗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的主管机构。对实现规范化管理作出总体规划,就最终管理目标、主要任务、工作方针、实施程序等规范内容提出要求,组织制定医院总体的医疗安全管理工作规范。
    4、规范完善监督机制,多途径强化监督管理
    建立与安全工作网络相适应的安全监督体系,量化工作考核指标,明确规定安全工作质量、工作标准和工作任务,并在检查方式上加以规范,增强工作的可依据性、可操作性,从而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制定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安全综合治理目标考核评分细则,对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比和考核。
    5、重视信息化的手段,加强全院级医疗质量管控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重视信息化管理手段是加快医疗安全管理的另一重要举措,例如引进科进医疗不良事件预警平台等优质医疗安全管控软件,它能有效实现与医院HIS、PACS、电子病历等的无缝对接,通过主动监测和智能预警功能,帮助医院对电子病历、医嘱、用药、检验、检查、护理、诊疗等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和筛查,及时发现漏报的不良事件,并通过多途径提醒管理人员,有效实现预警,帮助医院更好规避风险,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
    法律依据
    《安徽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第一条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结合“2013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督查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研究和总结近年来医疗安全事件带来的警示和教训,要从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卫生行业形象的大局出发,认真梳理问题,找出原因,研究对策,明确任务,加强督促检查,切实做到监管到位。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负责人是医疗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提高对医疗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发生的医疗纠纷的典型案例,举一反三,排查安全隐患,研究制订具体可行的整改措施,严防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4:4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