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商标反向假冒怎样认定 |
释义 | 商标反向假冒的认定: (1)在行为主体方面,其主体只有与被反向假冒人生产、制造同类产品的生产者有关,而不包括该类商品的销售者在内。销售者购进他人生产的商品,用自己的销售商标替换他人商标再将商品投入流通市场的行为不属于反向假冒商品行为。 (2)在行为人主观方面,反向假冒商标行为人主观动机主要是盗用他人产品声誉为自己创牌牟取不当利润。如外国厂商购进我国厂商生产的价廉物美的商品后换用自己的商标继续销售,以牟取暴利。 (3)在行为对象方面,反向假冒行为直接指向他人生产的产品,其实质在于盗用或贬损他人产品的声誉。 (4)在行为内容方面,反向假冒表现为在市场上购进他人生产的商品;以自己的商标标识替换他人的商标标识;将该商品继续投入流通。 怎样认定假冒注册商标犯罪,假冒注册商标罪怎么认定的 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违反国家商标管理法规,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认定假冒注册商编罪的要件: 1.客体要件,是国家对商标的管理制度和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 2.客观要件,表现为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要件,主体为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均能成为本罪主体。 4.主观要件,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怎么认定假冒注册商标犯罪,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认定 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违反国家商标管理法规,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认定假冒注册商编罪的要件: 1.客体要件,是国家对商标的管理制度和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 2.客观要件,表现为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要件,主体为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均能成为本罪主体。 4.主观要件,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假冒注册商标怎么认定 假冒注册商标就是假冒别人已成功注册并处在有效期内的商标。假冒注册商标罪主要有以下几个认定标准:1、被假冒的商标已成功注册并处在有效期内;2、假冒者未获得商标注册人的授权。获得授权的商标使用自然不能算假冒。但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是获得授权但被授权者未在使用商标时说明也是违法的,只是不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3、假冒者使用商标的商品与被假冒商标的商品是同一种商品。如果不是同一种商品,也构成商标侵权,但不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4、假冒者假冒商标的行为是出于主观的。若是出于过失,在不知自己所使用商标是他人己注册的商标情形下,也构成商标侵权,但不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5、假冒者所使用的商标与被假冒商标是相同的。对于“相同”的认定,是以假冒商标是否足以使一般消费者误认为是注册商标为标准。 怎样认定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1、本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一)本罪侵犯的客体为国家对商标的管理制度和他人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二)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非法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行为。(三)本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均能构成本罪的主体。(四)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而故意销售给他人。过失不能构成本罪。2、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二)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在十五万元以上的;(三)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已销售金额与尚未销售的货值金额合计在十五万元以上的。3、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的规定,自然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上述规定处罚。 假冒注册商标罪该如何认定 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认定: 一、该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任何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人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情节达到犯罪标准的即构成本罪。 二、该罪主观方面为故意,且以营利为目的。过失不构成本罪。 三、该罪侵犯的客体为他人合法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以及国家商标管理秩序。 四、该罪的客观方面为行为人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假冒商标行为,且情节严重。 该内容由 曲兴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