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同标的不确定怎么办? |
释义 | 合同标的不确定情况下,合同双方当事人可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补充协议;否则将导致合同不成立或无效。以下情形中合同标的可能存在法律风险:1.合同标的不合法;2.合同标的不可能给付;3.合同标的不确定;4.实际交付的标的与合同约定的标的不符。 一、抵押合同的生效要件有什么 抵押合同的生效要件: (一)主体适格。主体适格即当事人适格,是指抵押合同的当事人必须符合法律要求,在主体资格上不存在瑕疵。 (二)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的本质要素,是指向外部表明意欲发生一定私法上法律效果之意思的行为。 (三)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四)标的确定与可能。合同标的决定着合同权利义务的质和量,因此,合同标的应具有确定性、可能性。 标的确定是指合同成立时,其内容须确定,否则合同的内容无从实现,合同也就无法发生效力。标的可能则是指合同中的给付可能实现。 二、合同中卖方义务有哪些 卖方的主要义务: 1、交付标的物。交付标的物是卖方的首要义务,也是买卖合同最重要的目的。标的物的交付可分为实际交付和概念交付。实际交付是指买方实际占有的标的物交付;概念交付包括返还请求权的转让、占有变更和简单交付; 2、转让标的物的所有权。买卖合同的目的是转让标的物所有权,因此出卖人有义务将标的物所有权转让给买受人。 买方的主要义务: 1、支付价款。价格是买方获得标的物所有权的对价。买方的主要义务是按照合同向卖方支付价款。买受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金额、时间、地点支付价款,不得违反法律、公共秩序和良好习俗。合同无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法参照交易惯例确定; 2、领标物。买受人有义务及时收到卖方交付标的物及其相关权利和凭证; 3、检查标的物的义务。买受人接受标的物后,应当在当事人约定或者法定期限内,按照通常程序尽快检查标的物。如发现出卖人应承担保责任的瑕疵,应妥善保管标的物,并立即通知出卖人。 三、关于当事人违约而变更合同的情形包括哪些内容 当事人违约而变更合同的情形是: 一、合同的变更是指合同成立后,当事人在原合同的基础上对合同的内容进行修改或者补充。合同是双方当事人通过要约、承诺的方式,经协商一致达成的。合同成立后,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合同。 二、合同变更既可能是合同标的的变更,也可能是违约责任的重新约定。当事人给付价款或者报酬的调整更是合同变更的主要原因。此外,合同担保条款以及解决争议方式的变化也会导致合同的变更。 三、合同变更需要当事人协商一致,但有的情况下,仅有当事人协商一致是不够的,当事人还应当履行法定的程序。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五条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的合同的效力,应当依照本法第一编第六章第三节和本编的有关规定确定,不得仅以超越经营范围确认合同无效。第五百零六条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一)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第五百零七条合同不生效、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第五百零八条本编对合同的效力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法第一编第六章的有关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