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律关系的三要素举例子理解 |
释义 |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三项: (1)法律关系主体; (2)法律关系内容; (3)法律关系客体。 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律上权利义务形式的社会关系。现实社会关系的主观形式。法律关系所指向的物或行为便是法律关系的客体。就其主观形式特征而言,它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就其社会内容而言,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社会关系。 按照不同标准,法律关系的种类可以分为:一般法律关系,具体法律关系;调整性法律关系,保护性法律关系;平权法律关系,隶属法律关系;积极型法律关系,消极型法律关系;简单法律关系,复杂法律关系;以及各部门法的法律关系等。 其主观形式特征而言,它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就其社会内容而言,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社会关系。 1、法律关系的主体: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国家。 2、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可为模式)与义务(应为或勿为模式)。 3、法律关系的客体: (1)物:如森林、建筑物、机器、各种产品。 (2)行为:如旅客运输合同的客体是运送旅客的行为。 (3)人格利益:如公民的肖像、名誉权等。 (4)智力成果:如文学艺术作品、科学著作、科学发明等。 法律关系的主体在民事领域中主要是民事行为能力的判断,根据法律规定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三种。由于具体社会关系的不同,法律关系的内容也会不同,有合同关系、侵权关系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