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事后故意是指什么 |
释义 | 事后故意是指什么 所谓“事后故意”,是指行为人完成了某一合法或非法行为并发生结果后,开始产生非法占有的犯罪意图。事后故意,“事前故意”的对称。是指行为人犯罪意图产生在犯罪事实状态的发展过程中的情形。事后故意并不意味着整个事实结束后才产生犯罪故意,而是在行为人实施第一个行为以后产生的犯罪故意。 事后故意的主要特征是:(1)行为人实施了数个行为。(2)行为人实施第一个行为时并无犯罪意图,而是在第一个行为导致危害结果之后,才产生犯罪故意。一些刑法学者认为,事后故意的提法并不确切。因为行为人后来产生的犯罪故意,只适用于后一行为,是普通的突发故意,应负相应的刑事责任。至于前一行为,应单独处理,有过失的可定过失犯罪,无过失的属于意外事件,而不能定为故意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