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林地保护等级的划分 |
释义 | 林地保护等级如下: 1、一级保护林地,实行全面封禁保护,禁止任何生产经营性活动和改变林地用途。主要是指国家的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等等,不允许任何经营性的活动; 2、二级保护林地,实施局部封禁管护,鼓励和引导抚育性管理,改善林分质量和生态健康状况; 3、三级和四级保护林地,要依法经营、合理利用。严格禁止擅自改变国家级公益林的性质、随意调整国家级公益林的面积、范围或保护等级。 国家采取支持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措施: 1、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鼓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扩大森林覆盖面积。 2、根据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对集体和个人造林、育林给予经济扶持或者长期贷款。 3、提倡木材综合利用和节约使用木材,鼓励开发、利用木材代用品。 4、征收育林费 ,专门用于造林育林。 综上所述,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以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措施,科学保护修复森林生态系统。新造幼林地和其他应当封山育林的地方,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封山育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三十六条 国家保护林地,严格控制林地转为非林地,实行占用林地总量控制,确保林地保有量不减少。各类建设项目占用林地不得超过本行政区域的占用林地总量控制指标。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