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诚实原则与公平原则有什么区别 |
释义 |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从事民事活动的民事主体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必须意图诚实、善意,行使权利不侵害他人与社会的利益,履行义务信守承诺和法律规定,最终达到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得到平衡的基本原则;而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应依据社会公认的公平观念从事民事活动,以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均衡。诚实原则中要求民事主体必须意图诚实、善意;公平原则中要求民事主体应当依据公平观念去从事民事活动。 一、公平原则的具体表现及功能有什么 (1)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具有对应性,不得显失公平。 (2)民事责任的承担,在通常情况下适用过错原则,责任与过错的程度应相适应。双方都无过错的,应由法律规定双方对损失承担责任。 (3)当实际情况发生显著变化已导致维持原法律关系效力显失公平时,其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也应得到相应的变更。 公平原则可以弥补民法规范规定的不足。法律有具体规定的,要适用具体规定而不能直接适用公平原则;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的情况下,公平原则仅是民法中既有衡平规定的抽象理念表达,它是我国民法典的“内在体系”的一部分,但不能作为法官的裁判依据,只可以在法律解释和漏洞补充中发挥作用。 公平虽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因为社会一般人对公平仍然有一个基本的价值评判标准,所以法官应当依据社会的一般公平正义观念进行司法行动。不过,正是因为公平原则过于抽象,所以它只能作为一种理念,而不能替代具体的民法典的规则。 民法典公平原则特点主要有,公平原则对民法的各个领域均具有指导意义;公平原则是民法中最具弹性的原则;公平原则具有补充性;公平原则既是立法原则也是解释原则,但不是适用原则。 二、民法典其他基本原则还包括哪些 1、平等原则,也称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民法典第四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平等原则是民事法律关系区别于其他法律关系的主要标志。 2、自愿原则,在传统民法理论中多称意思自治原则。所谓自愿原则,是指法律确认民事主体得自由地基于其意志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 3、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所谓禁止权利滥用,是指民事主体不得以不正当方式行使自己权利,以加害他人。 4、公序良俗原则,是现代民法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是指一切民事活动应当遵守公共秩序及善良风俗。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