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投资诱导诈骗案例分析 |
释义 | 利用虚假信息诱导他人投资属于诈骗罪,需满足四个特征: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使用欺诈手段骗取较大财物,行为人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具有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 法律分析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利用虚假的数据、虚假的信息,以包营利为保证诱导他人投资的,是属于诈骗的行为,通常会构成诈骗罪的。 诈骗罪的四个特征: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 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 2、客观要件 本罪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 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 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此,不管是虚构、隐瞒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 如果欺诈内容不是使他们作出财产处分的,则不是诈骗罪的欺诈行为。 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对自己出卖的商品进行夸张,没有超出社会容忍范围的,不是欺诈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结语 虚假数据、信息诱导他人投资,构成诈骗罪。诈骗罪的特征包括: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使用欺诈手段骗取大额财物、适用于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以直接故意和非法占有为目的。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此类行为,应予以严惩。我们应加强法律意识,维护公平正义,共同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