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农村土地承包应当坚持什么的原则 |
释义 | 土地承包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按照规定统一组织承包时,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平等地行使承包土地的权利,也可以自愿放弃承包土地的权利; (二)民主协商,公平合理; (三)承包方案应当按照本法第十三条的规定,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 (四)承包程序合法。 (五)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 一、土地承包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承包工作小组; (二)承包工作小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拟订并公布承包方案; (三)依法召开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承包方案; (四)公开组织实施承包方案; (五)签订承包合同。 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 前款规定的耕地承包期届满后再延长三十年,草地、林地承包期届满后依照前款规定相应延长。 二、为了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农村土地承包法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作出了规定。 1、赋予农民长期而稳定的承包经营权 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了比较长的承包期,如耕地的承包期限为三十年。并赋予农户承包地的使用权。承包合同生效后,发包方不得因承办人或者负责人的变动而变更或者解除,也不得因集体经济组织的分立或者合并而变更或者解除。 2、明确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 (1)发包方的权利主要是发包土地,监督承包方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制止承包方损害承包地和农业资源的行为等。义务主要是维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尊重承包方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为承包方提供生产、技术、信息等服务等。 (2)承包方的权利主要是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利,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承包地被依法征用、占用的,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等。承包方的义务主要是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等。 3、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 (1)在承包期内,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发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 (2)除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承包地等特殊情形,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承包地的调整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3)强调对妇女承包经营权的保护,保证结婚、离婚和丧偶妇女能够有一份承包地。 (4)对土地承包中的继承问题作出规定。承包人死亡的,其应得的承包收益照民法典的规定继承;林地承包以及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人可以在承包期内继续承包。 4、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流转 法律规定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并对流转的方式、流转的原则和程序作出规定。 5、明确相关的法律责任 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侵害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都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同时,还分别对发包方、承包方以及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责任作出了规定。 三、保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 为了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农村土地承包法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作出了规定。 1、赋予农民长期而稳定的承包经营权。 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了比较长的承包期,如耕地的承包期限为三十年。并赋予农户承包地的使用权。承包合同生效后,发包方不得因承办人或者负责人的变动而变更或者解除,也不得因集体经济组织的分立或者合并而变更或者解除。 2、明确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 (1)发包方的权利主要是发包土地,监督承包方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制止承包方损害承包地和农业资源的行为等。义务主要是维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尊重承包方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为承包方提供生产、技术、信息等服务等。 (2)承包方的权利主要是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利,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承包地被依法征用、占用的,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等。承包方的义务主要是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等。 3、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 (1)在承包期内,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发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 (2)除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承包地等特殊情形,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承包地的调整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3)强调对妇女承包经营权的保护,保证结婚、离婚和丧偶妇女能够有一份承包地。 (4)对土地承包中的继承问题作出规定。承包人死亡的,其应得的承包收益,依照继承法的规定继承;林地承包以及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人可以在承包期内继续承包。 4、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流转。 法律规定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并对流转的方式、流转的原则和程序作出规定。 5、明确相关的法律责任。 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侵害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都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同时,还分别对发包方、承包方以及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责任作出了规定。 四、土地承包应当公开、公平、公正 1、公开原则。 发包方应及时公布土地承包的有关信息。承包的程序要公开,承包方案和承包结果公开。承包方案依法通过后,应当及时公布并组织实施。 2、公平原则。 主要指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平等地享有、行使承包本集体经济组织土地的权利。 3、公正原则。 主要是指在土地承包中要严格依法办事,同等地对待每一个承包方,不得暗箱操作,也不得厚此薄彼,亲亲疏疏。 五、遵守法律、法规,保护土地资源 1、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和破坏土地资源的行为。 (1)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按照规定划定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征用基本农田必须经国务院批准。 (3)改造中、低产田,整治闲散地和废弃地。 (4)鼓励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增加对土地的投入,培肥地力,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2、土地承包的当事人都有义务合理利用土地,保护土地资源。发包方有权监督承包方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制止承包方损害承包地和农业资源的行为,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承包方应当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非农建设,应当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不得给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第十八条 承包方承担下列义务: (一)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未经依法批准不得用于非农建设; (二)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不得给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九条 土地承包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按照规定统一组织承包时,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平等地行使承包土地的权利,也可以自愿放弃承包土地的权利; (二)民主协商,公平合理; (三)承包方案应当按照本法第十三条的规定,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 (四)承包程序合法。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