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单位出具虚假工作证明犯法吗
释义
    如果开虚假工作证明的目的是为了骗取大学毕业实习的学分,或者找工作时想润色自己的简历,那么这只是轻微的撒谎行为,属于道德问题,法律不会干涉。学校发现后,可以取消该学生毕业实习的学分。用人单位发现后,可以不予录取造假的求职者,求职者入职后,也可以将其辞退。但是,如果单位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目的是为了作为刑事案件的证据,那么将会涉嫌伪证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做假证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1、民事诉讼,证人作假证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在民事诉讼中,如果证人作假证,可能会构成妨碍诉讼,法院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对其采取训诫、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在法院没有采取措施的情况下,对方当事人当然可以向法院提出,但最终由法院决定,且该决定不能复议、上诉。
    2、刑事诉讼中,证人作假证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在刑事诉讼中,如果证人作假证,会构成的伪证罪,构成伪证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以下6个情形,应以伪证罪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证行为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轻罪重判的。
    (二)伪证行为足以使犯罪分子逃避刑事处罚或者重罪轻判的。
    (三)伪证行为造成冤、假、错案的。
    (四)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经济犯罪分子销毁罪证或得制造伪证的。
    (五)出于伪证行为致使他人自杀或精神失常的。
    (六)伪证行为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不该认定为伪证罪的注意事项
    对于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工作不负责任,疏忽大意,或者业务水平有限而提供不正确的鉴定、记录、翻译的;以及由于对于案件真实情况一知半解,认识不准确,或者道听途说而传闻作证,从而提供了虚假证明的,因不具备伪证的主观故意,不构成伪证罪。对于虽有伪证行为,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应认定为犯罪。
    一般在民事纠纷案件当中,如果当事人做假证的话,构成了妨碍诉讼,可以对当事人进行罚款或者拘留。相对于民事纠纷,如果在刑事诉讼当中做假证的话法律责任就非常严重了,被告方或者是原告方有时候会因为证人的证言获得截然不同的后果。因此刑事诉讼对于做假证的人员,经发现以后会面临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8: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