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行政手段的基本特征 |
释义 | 行政手段的基本特征: (1)强制性。行政手段通过行政命令等形式对管理对象实施指挥和控制,上级下达的命令,下级必须服从,不能与上级讨价还价,因而必然具有强制性。 (2)权威性。运用行政手段进行管理,发挥主要作用的是权威。因为行政手段的有效性,所发指令的接受率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权威。 (3)层级性。在国家行政机关内部,行政手段注重层级节制,采取的是纵向直线传达指示和命令的垂直管理,下级行政机关只服从上级的领导和指挥。 (4)无偿性。行政手段适用于组织和层级原则,不讲究平等对待,上级可以根据管理的需要无偿调拨和使用下级拥有的各种资源。 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行政手段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很常见的,比如工商局的检查,税务的查税,政府的命令等等。 不同分类: 1、按照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 2、按照法律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可以分为确定规范和非确定规范; 3、按照法律规范机关、法律效力的不同,可以分为法律、法令、条例、决议、命令、守则、合同、标准、规章制度 行政手段的具体方式: 在市场经济下的行政手段,同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行政手段相比,无论在机制、运用界限和条件等方面,都存在这显著的差异。现阶段,行政手段主要表现为四种方式,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纵向的情况,其机制与功能也随之改变。 1、行政命令方式 这是凭借国家政权的权威和权力,主要通过发布命令、指示等形式,由上级按纵向垂直的上下级隶属关系,直接调节和控制下级的经济活动,带有强制性。 2、行政引导方式 行政引导方式是指上级对下级的经济活动的控制,不采用命令的方式,而是采用指明方向、加以引导,进行说服规劝。 3、行政信息方式 这一方式的主要特征是,上级对下级的经济活动,存在需要加以调控的必要,但既不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也不采取说服、引导的方式,而是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和工具,提示下级在经济活动中应该照上级意图自行抉择,从而起到宏观调控的某种作用。 法律依据: 《行政法》 第一条 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