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 |
释义 | 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区别:1)进口料、件的来源不同,进料加工需用外汇购买,而来料加工则由外商无偿提供;2)进出口货物的买卖方不同,进料加工买方可以与出口买方不同,而来料加工必须是同一外商;3)外商的结算方式不同,进料加工按一般贸易方式付款,而来料加工只收取工缴费;4)退税方式不同,进料加工实行“先征后退”,来料加工实行“不征不退”。进料加工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而来料加工不可抵扣。 法律分析 区别主要在于: (1)进口料、件的来源不同:进料加工加工项下的所有进口料、件由我方用外汇购买。而来料加工加工项下的进口料、件则由外商无偿提供。进料加工的风险比来料加工的风险大。 (2)进出口货物的买卖方不同:进料加工由于各作各价,因此进口物料的外商不一定就是我成品出口的买方。而来料加工加工的进出口货物买卖方必须是同一外商。 (3)外商的结算不同:进料加工项下的我方出口货物,外商按一般贸易方式付款,我方收取外汇。而来料加工项下的我方出口货物不作价,我方只按约收取工缴费。 (4)退税的方式不同: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实行“先征后退”的方式;来料加工复出口货物,实行“不征不退”的方式。 来料加工视同销售免税货物,所以耗用的境内购进的材料负担的增值税进项税是不能抵扣的。进料加工视同销售自产货物,出口适用零税率,可以抵扣购进材料负担的增值税进项税。 拓展延伸 对外贸易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的区别及其影响因素 对外贸易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是两种不同的业务模式。在对外贸易进料加工中,企业通常接受国外客户的委托,按照其提供的材料和要求进行加工生产,并将成品出口给客户。而来料加工则是企业接受国内客户的委托,按照其提供的原材料进行加工生产,然后将成品交还给客户。 这两种业务模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外贸易进料加工面向的是国外市场,而来料加工则主要服务于国内市场。其次,对外贸易进料加工通常需要进行出口报关和相关的国际贸易手续,而来料加工则相对简化了这些程序。此外,对外贸易进料加工可能需要考虑国际贸易政策、关税和汇率等因素,而来料加工则更多受国内市场需求和政策的影响。 影响这两种业务模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市场需求、贸易政策、成本因素、技术要求等。对外贸易进料加工的发展受国际市场需求的波动和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影响较大,而来料加工则更受国内市场需求和政策的影响。此外,成本因素也是影响两种业务模式的重要因素,包括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等。技术要求方面,对外贸易进料加工可能需要满足国际标准和客户要求,而来料加工则更多受国内标准和客户要求的影响。 综上所述,对外贸易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在业务模式、市场定位、手续要求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其发展受到不同的影响因素。企业在选择合适的业务模式时,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贸易政策、成本和技术要求等因素,以确保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并取得可持续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对外贸易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是两种不同的业务模式。在进料加工中,进口料、件来源于我方用外汇购买,风险较大;而来料加工的进口料、件由外商无偿提供,风险较小。进出口货物的买卖方也不同,进料加工可能与成品出口的买方不同,而来料加工的买卖方必须是同一外商。外商的结算方式也不同,进料加工按一般贸易方式付款,而来料加工只按约收取工缴费。退税方式也不同,进料加工实行先征后退,来料加工实行不征不退。因此,企业在选择合适的业务模式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并取得可持续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2022修正):第八章 对外贸易救济 第四十条 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倾销方式进入我国市场,对已建立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威胁,或者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实质阻碍的,国家可以采取反倾销措施,消除或者减轻这种损害或者损害的威胁或者阻碍。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第一章 总 则 第六条 国家加强出口管制国际合作,参与出口管制有关国际规则的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2022修正):第八章 对外贸易救济 第四十五条 因第三国限制进口而导致某种产品进入我国市场的数量大量增加,对已建立的国内产业造成损害或者产生损害威胁,或者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阻碍的,国家可以采取必要的救济措施,限制该产品进口。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