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 |
释义 | 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如下: 重庆直辖以来最大规模水利工程获批,拟于今年内开工,建成后将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形成长江嘉陵江两江互济水资源配置格局。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近日从重庆市发展改革委获悉,重庆直辖以来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可研报告日前正式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拟于今年年内全面开工建设,工期54个月,预计2025年建成。 据悉,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通过新建长江、嘉陵江提水,向渝西地区城乡生活和工业供水,兼顾改善受水区河流生态环境用水,并退还被挤占的农业灌溉用水。项目辐射范围包括重庆长江以北、嘉陵江渠江以西区域,国土面积1.18万平方公里,涉及重庆所辖11个区。 渝西地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渝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庆市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的主要战略高地,是重庆新增产业和人口的重要聚集区域。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区域内城镇供水的骨干水源,并将形成长江嘉陵江两江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有效提升区域内供水安全保障能力,缓解区域内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改善河流生态环境,从而惠及广大城乡群众,促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项目总投资150亿元,资金来源为国家补助46亿元,其余由重庆地方财政投入和市场化融资等多渠道筹集。 工程由泵站、输水管线和调蓄水库三部分组成,其中,新建泵站20座、输水管线444.6公里、调蓄水库7座,将为渝西地区新增供水量10.12亿立方米,其中城乡生活供水4.67亿立方米、工业供水5.45亿立方米。 工程运营将坚持“六个统一”,即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供给、统一工艺、统一水质、统一核价,逐步在渝西地区构建“同网、同质、同价”的水资源配置体系。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珠海市河流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扶持激励办法》 第二条 建立保护区扶持机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谁受益,谁补偿。保护区作为全市用水的取水点,因实施生态保护措施而造成经济发展受限,因此需对生态环境效益予以合理补偿,对生态保护给予一定的扶持激励。按照财力平衡的原则,由市、区两级共同出资对保护区进行补偿。 (二)扶持与激励相结合。设立河流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扶持激励资金(以下简称“扶持激励资金”),建立激励性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机制,根据有关部门对保护区各项生态保护措施的考核情况安排扶持激励资金,调动当地政府积极性,进一步加大生态保护力度。 (三)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将经济因素的动态变化充分融入到扶持机制中,年度扶持激励资金将随我市年经济增长比例的变化而动态调整;市和各区分担数按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比进行动态调整。 (四)保障资金使用安全。确保扶持激励资金全部用于保护区居民,使保护区居民真正长久受惠。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