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怎么理解经营范围 |
释义 | 经营范围是市场主体从事经营活动的业务范围。我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对市场主体经营范围的管控较为严格,超越经营范围而订立的合同往往会被认定为无效合同。 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做法越来越不能适应实践需求。2005年全面修订后的《公司法》第12 条规定,公司的经营范围由公司章程规定,并依法登记。公司可以修改公司章程,改变经营范围,但是应当办理变更登记。至此,我国对于公司法人的经营范围已经基本放开。因此,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双方当事人不得以超越经营范围为由主张合同无效。 公司需要确定经营范围,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投资者需要知道公司资金的投向,也就是资金投入的项目和承担风险的界限; 2.公司在经营中权利能力、行为能力的大体界定; 3.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可以认识自己权限所及的领域; 4.建立和维护一定的管理秩序、经营秩序,防止无序状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五条,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的合同的效力,应当依照本法第一编第六章第三节和本编的有关规定确定,不得仅以超越经营范围确认合同无效。 该内容由 嵇小函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