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怎么解除出入境限制
释义
    被限制出境需要了解原因,若成为失信被执行人,需执行法院判决后申请解除限制。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55条,法院可采取限制出境等措施。根据《出入境管理处罚和强制性管理措施执行程序规定》,法院可口头或书面通知禁止离境,扣留证件,要求公安机关收缴或宣布作废,限制出境申请等。边控措施包括掌握动态、阻止出入境、扣留证件、扣留人员,期限不超过1年或1个月。
    法律分析
    如果我们被限制出境了,我们需要了解清楚被限制出境的原因,然后才能够进行处理,如果是成为失信被执行人的话,这个时候需要执行法院的判决之后即可申请解除限制出境。
    法律规定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
    依据《关于出入境管理处罚和强制性管理措施执行程序的规定》,人民法院对中国公民可根据通报备案对象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禁止、限制、控制出境的措施。
    一是当事人有未执行民事案件的,向当事人口头通知或书面通知,在其案件(或问题)执结之前,不得离境;
    二是人民法院可作出限制出境协助执行通知,责令当事人不准出境,并扣留其身份证或者护照,注明不准出境的原因;
    三是人民法院未能扣留其身份证或者护照的,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收缴、吊销其证件,或请公安机关宣布作废;
    四是对未持有护照或者其他出入境证件的,可要求公安机关在限制出境期限内不予批准通报备案对象的出国(境)申请;
    五是如未能扣押被限制出境人员的证照,需在边防检查站阻止出境的,可要求公安、边防机关协助边控。控制措施主要有:掌握出入境动态、阻止出境、阻止出境且扣留证件、阻止入境、阻止入境且扣留证件、扣留人员。对需要掌握出入境动态的边控对象,控制期最长不得超过1年。对需要采取其他控制措施的边控对象,控制期限一般为1个月,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结语
    根据以上法律规定,《民事诉讼法》和《关于出入境管理处罚和强制性管理措施执行程序的规定》,被限制出境时需了解原因,并根据情况处理。如果是成为失信被执行人,需执行法院判决后方可申请解除限制。人民法院可采取限制出境、扣留证件等措施,公安机关可协助执行。边控对象的控制期限根据情况而定,需遵守相关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出境入境管理,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安全和社会秩序,促进对外交往和对外开放,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三章 外国人入境出境 第一节 签 证 第十七条 签证的登记项目包括:签证种类,持有人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入境次数、入境有效期、停留期限,签发日期、地点,护照或者其他国际旅行证件号码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三章 外国人入境出境 第一节 签 证 第十六条 签证分为外交签证、礼遇签证、公务签证、普通签证。
    对因外交、公务事由入境的外国人,签发外交、公务签证;对因身份特殊需要给予礼遇的外国人,签发礼遇签证。外交签证、礼遇签证、公务签证的签发范围和签发办法由外交部规定。
    对因工作、学习、探亲、旅游、商务活动、人才引进等非外交、公务事由入境的外国人,签发相应类别的普通签证。普通签证的类别和签发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7: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