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应对诋毁他人名声的方法 |
释义 | 民事、行政、刑事责任对于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民事责任主要针对侵害名誉权的民事主体,行政处罚责任主要适用于写恐吓信、侮辱、诬告陷害等行为,而刑事责任则适用于暴力侮辱、捏造事实诽谤等情节严重的行为。对于通过信息网络实施侵害名誉权的行为,被害人可以向法院起诉,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法律分析 根据严重程度分别承担民事责任、行政处罚责任、刑事责任。 法律规定 《民法典》 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结语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对于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个人或组织将承担民事责任、行政处罚责任或刑事责任,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而定。《民法典》明确规定了民事主体的名誉权,禁止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也对公然侮辱、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进行了明确的处罚规定。如果被害人通过信息网络实施了上述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告诉,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修正):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第十二条 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开展对国歌的宣传,普及国歌奏唱礼仪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 第二十二条 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 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公共场所、互联网或者利用广播电视、电影、出版物等,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将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用于或者变相用于商标、商业广告,损害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 公安、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网信、市场监督管理、负责英雄烈士保护工作的部门发现前款规定行为的,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