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律师说法院立案已经送达被告了,但是怎么没通知我什么时候开庭 |
释义 | 立案通知开庭时间一般提前三天,根据民事诉讼法,法院应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合议庭确定后三日内告知当事人。开庭前三日通知当事人和其他参与人,公开审理需公告。法院开庭允许旁听,但需遵守法庭纪律,不得录音、录像、摄影,不得干扰审判活动。违反纪律者将受到警告、罚款、拘留等处罚,严重扰乱法庭秩序者将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一、立案多长时间通知开庭 法院开庭的时间是通过法院传票通知当事人,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通常提前三天通知到相关人员。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人民法院对决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或者口头告知。 第一百二十八条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 第一百三十六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二、法院开庭可以去旁听吗 1、依法公开审理的案件,公民可以旁听;根据法庭场所和参加旁听人数等情况,需要时,持人民法院发出的旁听证进入法庭。旁听人员可以凭本人身份证在大门值班室办理旁听案件手续。 2、公民参加旁听,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的规定,并主动申报有否携带违禁物品接受安全检查。 3、下列人员不得旁听: (1)未成年人(经法院批准的除外); (2)精神病人和醉酒的人; (3)其他不宜旁听的人。 4、旁听人员必须遵守下列纪律: (1)不准录音、录像和摄影; (2)不准随意走动和进入审判区; (3)不准发言、提问; (4)不准鼓掌、喧哗、哄闹和实施其它妨害审判活动的行为; 5、新闻记者旁听应遵守本规则。未经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许可,不得在庭审过程中录音、录像、摄影。 开庭的过程中,一般是允许旁听。不过,需要遵守法庭纪律。而对于违反法庭纪律的人,审判长给予口头警告、训诫;没收录音、录像和摄影器材,责令退出法庭或者经院长批准予以罚款、拘留。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等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予以罚款、拘留。 结语 法院开庭通常提前三天通知相关人员,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或者口头告知。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民事案件,应在开庭前三日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并公告开庭时间和地点。公民可以依法旁听开庭,但需遵守法庭纪律,不得录音、录像、摄影,不得随意走动、进入审判区,不得发言、提问,不得鼓掌、喧哗、哄闹或干扰审判活动。违反法庭纪律者将受到相应的警告、罚款、拘留或追究刑事责任的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五十一条 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起诉状内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错误的,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不得未经指导和释明即以起诉不符合条件为由不接收起诉状。 对于不接收起诉状、接收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以及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起诉状内容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上级人民法院应当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四十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提起诉讼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