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保密管理三步走,机关单位保密工作不再担忧! |
释义 | 保密管理首先要注意对“人”的管理,其重点在于培养良好的保密意识与保密习惯。涉密人员在上岗之初便系统掌握保密法律法规,养成良好保密工作习惯,系好上岗的第一粒扣子,不仅是对新入职员工未来工作的负责,也是机关单位保密工作的基本要求。首先,涉密岗位确定有据。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密人员保密管理工作的意见》的规定,特殊岗位如制作、复制、收发、传递、保管、维修和销毁国家秘密的岗位;涉密信息系统有关建设、管理、运维等岗位;承担涉密科研项目研究、管理任务的岗位;从事国家秘密产品生产的岗位以及相关管理岗位;定密责任人岗位等,可确定为涉密岗位。在工作中,年产生、处理国家秘密达到一定数量的岗位,也需根据实际确定为涉密岗位。而在上述岗位工作的员工,无论是否正式员工,无论身份如何,都应当确定为涉密人员。涉密岗位的确定有利于涉密人员的统一管理,“在岗则涉密,离岗必脱密”,是机关单位人员流动首先遵守的重要规范,上岗与离岗是涉密人员管理重要分水岭。上岗之前,必须保证涉密人员登记备案、保密教育等工作做到位;离岗则必须保证脱密管理到位。其次,涉密人员审查、确定及时。涉密人员上岗必须先审后用、严格把关,审查通过后方可上岗。涉密人员登记备案需及时,不可等到工作人员上岗后再履行手续。通过签订保密承诺书、确定涉密等级、上缴出入国(境)证件等手续,工作人员的身份发生质的变化。这就要求,从身份确定的那一刻开始,涉密人员便需要绷紧保密弦,对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有足够的认识,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警钟长鸣,将保守国家秘密放在工作的首位,主动培养严守国家秘密的习惯,并在工作的方方面面予以高度重视。最后,保密教育全面有效。对于机关单位新入职的员工来说,通过积累经验教训,可以从出错与纠正中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但对于涉密人员来说,出错与纠正的过程代价极大,因为一旦出现泄密,不仅涉及一个人、一个部门或者一个单位,而且关乎国家秘密的安全。涉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比普通工作人员多了保密这样一份重要的责任,在上岗之初,必须夯实保密知识基础,全面深入了解保密法律法规以及机关单位关于保密管理的相关规定。机关单位在进行保密教育培训的过程中,重点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掌握保密形势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培训,尤其是在容易出现保密漏洞的环节,如保密事项范围、涉密文件保管、涉密材料复制、涉密信息传输等方面,进行特别强调。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