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孩子名字选取姓氏有哪些规则? 一般来说,孩子随父亲或母亲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 (一)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 (二)因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而选取扶养人姓氏; (三)有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 少数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婴儿出生后一个月以内,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者邻居向婴儿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因此,公民的姓名一经登记,就成为公民的正式姓名,并开始受法律的保护,也就是说,父母双方对新生儿享有“冠姓平等权”。 一般而言,子女出生后,其姓名是经父母双方协商一致后确定的,因此孩子姓名的变更,也应由父母双方协商一致,任何一方无权擅自更改孩子的姓名。法律同时也规定成年子女有权自己更改姓名,未成年子女的姓名更改,必须由监护人双方协商决定,单方是无权给孩子改姓更名的,户籍办理机构不会办理手续。在一方不同意,而另一方强行办理,户籍管理部门要负法律责任的,另一方有权控告更名方和户籍办理机构,也可以要求恢复原来姓氏。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一千零一十五条规定,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 (一)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 (二)因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而选取扶养人姓氏; (三)有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 少数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该内容由 方慧敏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