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一年级校园暴力事件处理方法? |
释义 | 1.保持理智。在孩子遭遇校园暴力时,家长容易出现激动情绪,甚至不理智的行为。这时建议家长自己先要平静下来,反思自己是否了解孩子学校的安全情况,是否对孩子做过如何自我保护的教育?是否曾引导孩子分辨校园暴力的严肃后果?等等。如果是理性的家长,在通过一番分析之后,会根据已有的现实情况,在与打人孩子沟通、通过班主任、学校协调解决,还是通过法律途径等选择中间得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2.一定要及时收集相关人证和物证等关键证据。然后,再去找当事孩子了解情况。一般说来,打人孩子或是其家长,面对证据不敢推脱责任,即便是诉诸法律也有理有据。切莫光顾着指责班主任和校方引发对方反感,导致他们不愿意配合与协助解决问题。 3.如果孩子遇到校园暴力事件后,在心理上出现害怕上学、害怕出门、交友焦虑等情况,需要及时与专业人士交流,从心理层面给予帮助。 孩子遭受暴力后要稳定孩子的情绪,理解和同情孩子。同时家长要抽出时间多多陪伴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4.知道孩子遭遇校园暴力之后第一时间和学校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真实情况,并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孩子。 5.如果小孩受的伤害太大,建议考虑转校,换个环境加上你的心理干预可能会好很多。 判断孩子有无遭遇暴力的方法有: 1、身体伤痕 孩子身体表面无故出现瘀伤、抓伤等人为伤痕,有可能是遭遇暴力。如果孩子大热天常穿长袖,可能是想遮掩。 2、个人物品丢失或损失 如果孩子的鞋子、首饰、文具等个人物品经常丢失或破损,家长就要留心了。 3、如厕习惯改变 孩子非得回家才上厕所?学校厕所很可能已经成为暴力场所。 4、自尊心受挫 孩子回到家常带着伤心、沮丧情绪,很可能在学校受到言语诽谤等精神方面的伤害。 5、自我伤害倾向 孩子有任何形式的自我伤害甚至自杀行为,家长都要高度重视。 6、不愿上学 孩子非常不想上学,甚至逃学,装病请假,可能是在学校被人排挤、欺负。 睡眠问题失眠、噩梦、尿床等问题也是孩子遭遇暴力侵害时可能出现的表现。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