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档案行政执法的依据是什么 |
释义 | 执法依据是行政执法能够有效成立的必备条件。因此,在开展档案行政执法工作中,必须充分注意执法依据的合法、准确和有效。真正做到"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档案行政执法的依据分为法律依据和事实依据两个方面。 我国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执法的特征 行政执法具有以下特征:执法主体的法定性和国家代表性、执法具有主动性和单方意志性、执法具有极大的自由裁量性。 行政执法的功能有:实施法律的功能、实现政府管理的职能、保障权利的功能。 行政执法要坚持的基本原则有: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正当程序原则、效率原则、诚实守信原则、责任原则。 《行政处罚法》 第四条 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 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第五条 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行政执法的要求 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合理性原则;正当程序原则;效率原则;诚实守信原则;责任原则;合法、公正、公开、及时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三条规定:办理行政案件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第四条规定:办理行政案件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的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根据第五条规定:办理行政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觉守法。根据第六条规定:办理未成年人的行政案件,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保障其合法权益。根据第七条规定:办理行政案件,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应当使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询问。对不通晓当地通用语言文字的当事人,应当为他们提供翻译。 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第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该内容由 梁广宙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