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主观: 超过年利率36%的,则该约定是无效的,不受法律保护,并且对于已经按超过年利率36%的标准支付利息的,则超过部分还可以要求出借人退还。年利率24%和36%有什么区别?区别就在于借款人是否已经支付了利息,如果借款人已经支付了利息的,则利率的上限可以按不超过年利率36%计算;如果借款人尚未支付利息的,则利率的上限只能按不超过年利率24%计算。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年利率介于24%到36%之间的怎么办?上述司法解释第二十六条的法律条文中,确实没有直接表明,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年利率介于24%到36%之间的如何处理,但是从条文的意思可以推论出,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年利率介于24%到36%之间的,属于自然债务,即借款人已经按该区域内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不能再要求出借人返还;如果借款人还没有支付利息的,最高按年利率24%计算利息。结合《合同法》中的规定,在借款合同中,要是当事人没有约定利息,或者对借款利息的约定不清楚,这种情况下是不得主张支付利息的。当然,若需要约定借款利息的话,也要注意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做出约定。彼此之间约定的借款利率是不能超过年利率36%的。 法律客观: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前款所称“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