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事诉讼中调解的次数限制是多少? |
释义 | 本文介绍了民事诉讼中调解的相关规定和流程。调解是化解民事纠纷的重要手段,当事人可以自愿选择调解方式,但调解没有期限和次数的规定。对于起诉离婚的案件,法院判决和开庭次数没有必然联系,而主要看感情是否确已破裂。起诉离婚的流程包括写好起诉状、立案、庭前调解和法院审理等步骤。 法律分析 法院没有明确规定需要调解几次,只规定调解不成的话应及时判决。民事诉讼可以根据案件的难易程度和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调解方式,例如诉前调解、立案调解、庭前调解和书信方式调解等。 一、民事调解有时效要求吗 调解没有期限,属于双方自愿,只要一方不同意,调解马上结束。法院调解没有时限的规定,也没有次数的规定。法院审理案件提倡调解,以调解手段化解民事纠纷,实现和谐。只要双方当事人同意调解,法院就会进行调解。当然,调解是当事人处分自己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有的当事人不愿意让步,因此,有的案件调解会有一定难度,可能会进行几次。 二、起诉离婚法院要几次开庭才能判决 起诉离婚法院判决和开庭几次没有必然联系。 1、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 2、判决离婚主要是看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起诉离婚的流程如下: 1、想离婚的一方写好起诉状向被告住所地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2、符合受理条件的法院会受理立案。法院对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 3、受理后法院向被告送达起诉状,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4、法院安排庭前调解; 5、调解成功不再开庭审理,调解失败法院安排开庭; 6、法院审理后作出判决。 拓展延伸 民事诉讼判决下来,法院开庭前可以调解当事人吗? 民事诉讼法院开庭前有调解,一般民事纠纷,现在都进行调解。不仅起诉前调解,起诉后开庭前调解,开庭后还可以调解。即使到执行阶段,也能进行执行和解。案件进入二审程序,进入再审程序,还可以调解。调解贯穿民事纠纷的始终。诉讼中间的调解是人民法院和当事人进行的诉讼行为,调解协议一旦双方签字,并经法院依法确认,与法院判决具有同等效力。 结语 法院调解没有期限和次数的规定,但根据案件的难易程度和不同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调解方式。起诉离婚的流程包括写好起诉状、立案、庭前调解、调解成功或失败以及法院审理后作出判决。因此,即使起诉离婚的法院没有明确规定调解几次,只要双方当事人同意,法院也会进行调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