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充值能否找回费用问题 |
释义 | 未成年人充值游戏所产生的法律效力与年龄和充值金额相关。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充值行为一律无效,可以要求退还。8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充值金额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不可要求退还,不相适应的可以要求退还。 法律分析 能不能退回来要看孩子的年龄大小和充值金额的大小。 比如说10岁的孩子用妈妈的手机给游戏充值了20元,这种情况一般都是退不了的,因为10岁的小孩子已经具备了处分20元的意识和能力。但是,如果一次充值或连续充值了20000元,这种情况下就是可以退的,因为10岁的小孩子并不具备处分20000元的意识和能力。 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16周岁以上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一律无效,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 也就是说,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无论用多少钱充值游戏都属于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可以要求退还。8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充值金额和自己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不能要求退还,不相适应的可以要求退还。 拓展延伸 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纠纷:法律保护与监管探讨 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纠纷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法律保护和监管显得尤为重要。未成年人在游戏中进行充值时,往往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经验,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欺骗和利用。因此,法律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的保护。一方面,游戏平台应当加强实名认证和年龄限制的措施,确保未成年人无法随意进行充值。另一方面,法律应当规定游戏平台有义务返还未成年人因沉迷游戏而产生的不合理充值费用。此外,监管部门也应当加强对游戏行业的监管,确保游戏平台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只有通过法律保护和监管的双重手段,才能有效解决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纠纷问题,确保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结语 根据以上情况,对于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纠纷,法律应当加强保护和监管。对于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无论充值金额多少都属于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可以要求退还。对于8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充值金额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不能要求退还,不相适应的可以要求退还。法律应加强游戏平台的实名认证和年龄限制措施,规定平台有返还不合理充值费用的义务,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游戏行业的监管,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只有通过法律保护和监管,才能有效解决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纠纷问题,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事实上,未成年人玩游戏的充值行为,不仅不利于其形成正确的金钱观,还会影响学业、更会让一些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为了挽回损失,家长们会通过各种途径尝试着要回这笔钱,可是能全额要回钱款的却很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