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课后服务是强制的吗 |
释义 | 不是。课后服务工作坚持面向有需求的学生,严格以家长自愿选择、学生自主参加为前提,严禁学校或个人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要求学生参加,严禁以任何方式拒绝或推诿学生参与。 一、5+2教育模式是强制的吗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暂未得到确切的文件证实,一般来说,这种课后服务都是自愿的,学生和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决定去不去。但事实上,有关增加学习时长的政策,多半都是强制的,无论家长有没有时间接送孩子,学生都必须留下学习,对于这点学生应该做好心理准备。 二、学校看护费国家批准吗 小学生课后看护费具体收费标准由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协商,报区县教育局备案,但每生每月不得超过8元。课后看护必须坚持学生和家长自愿原则,看护期间内严禁讲新课和组织辅导;学校与学生家长要签订看护协议,看护时间是指教育部规定的在校6小时以外,最晚至17:30。针对一些学校的校服费价格偏高或订制多套的现象,规定指出,小学生两年两套校服,运动装、夏装各一套,两套总价最高不得超过120元;初中生每三年两套,运动装、夏装各一套,两套总价不得超过150元。校服的式样由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协商确定,采购过程必须有学生家长代表参加。困难家庭学生的校服费,由区县政府予以补贴。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交通费、伙食费和住宿费据实收取,收支公开;实践材料费小学生每学期不超过6元,初中生每学期不超过10元。 三、学校手机没收是否合法 违法的。手机是学生的台法动产,拥有该物品的所有权,任何个人与机关(除执法机关外)无权占有或扣留。任何人都不能侵犯别人的个人财产。而学校更没有权利去没收,虽然学校是公办学校,但学校也只能是学校,永远都不能成为执法单位。老师应该采取-个有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正确的实用手机。而不是与法律相抗衡。学校有规定学生不允许带手机上学,却无规定老师可以没收以及扣押手机。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一、充分发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广大中小学校要结合实际积极作为,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要强化学校管理,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制度。要完善工作措施,认真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规划,指导辖区内中小学校具体做好课后服务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对确实不具备条件但有课后服务需求的,要积极协调学校、社区、校外活动中心等资源,做好课后服务工作。具体课后服务时间由各地根据实际自行确定。 二、课后服务必须坚持学生家长自愿原则。中小学生是否参加课后服务,由学生家长自愿选择。中小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要事先充分征求家长意见,主动向家长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建立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统一实施的工作机制。课后服务要优先保障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亟需服务群体。对于家长要求在校外另行实施的,中小学校要主动提醒家长选择有资质、有保障的课后服务机构。 三、科学合理确定课后服务内容形式。课后服务工作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后服务内容主要是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提倡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鼓励中小学校与校外活动场所联合组织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或组织学生就近到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四、切实保障课后服务学生安全。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课后服务人员责任,加强对师生安全卫生意识教育;强化活动场所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由学校组织在校外实施课后服务的,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与综治、公安、卫生、食药监督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切实消除在交通、场地、消防、食品卫生、安全保卫等方面的隐患,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五、进一步加强对课后服务工作的领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担当、落实责任,统筹规划各类资源和需求,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课后服务工作合力。要积极向本地区党委、政府汇报,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资金支持,不断完善经费保障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