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无偿划转股权面临的主要问题 |
释义 | 当前,基于国有企业集团总部对下属业务单元管控的需要,已普遍建立起标准化的无偿划转股权业务管控体系,并相应建立起支撑管控体系高效运作的机制,推动企业国有产权有序流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但是,在集团内部无偿划转股权的管控机制与能力建设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 1、无偿划转股权管控环节有待进一步梳理 无偿划转工作涉及诸多方面,如账务处理、税务缴纳、合同审查、商务变更等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影响整个划转过程的有序执行,或者成为集团管控的隐患。如:部分单位无偿划转股权相关的账务处理与工商变更不在同一年度进行,甚至出现账务处理后,跨多个年度办理工商变更的情况[2],造成一定时期的账实不一致;部分单位办理完成工商登记后,未及时办理国有产权变动登记;部分单位未按规定缴纳印花税,可能面临印花税金额20倍以下的罚款;部分单位办理出资人变动登记时未及时办理董事、监事等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备案手续,造成权责不清和公司治理不顺畅。 为此,需要全面梳理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无偿划转股权所涉及的各个环节,充分考量各个环节的时间节点,从而避免出现差错或纰漏,影响整个划转过程的有序执行,进而影响整体产权重组的进程。 2、注重职能单元管控而忽视业务流程管控 在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往往注重职能单元的管控,即根据专业化分工,由具体部门或人员负责某一方面具体管理事务,但往往忽视无偿划转股权整个业务的全流程管理。 由于各个职能部门关心的重点缺乏全局观,加上管理体制里的条框限制,缺乏跨职能部门的业务沟通,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各部门间协同效益不足。同时,由于缺乏手段和渠道,使得具体员工无法有效获取其在控制、执行和管理过程中所需的经营管理信息,内部信息无法有效传递,不能满足信息共享或信息沟通的需求。 3、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长效提升不足 由于缺乏对无偿划转股权业务行为的常态化监督检查制度,容易导致划转行为批准后执行不到位,甚至可能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不利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与推进。由于缺乏有效的机制,无法对过往的股权划转工作做全面的总结、分析、梳理,实际过程中常常发生犯类似错误的行为。因此,必须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职能机构,逐步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加强对国有股权无偿划转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监督管控工作,优化划转流程,有效支持业务发展,合理规避风险,进一步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