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梦游时杀人并不会判死刑,但梦游状态如何界定存在争议,具体内容如下。 1、梦游过程实施的行为,行为人无法控制和辩认自己的能力,不属于犯罪构成要件的相关规定。构成犯罪的条件必须是意识支配下的行为,梦游状态是无意识情形,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但应当减轻处罚; 2、行为人梦游时候属于非清醒的状态,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不具有主观的自制力,对其危害结果不存在希望或放任(法理上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心理状态),也不存在过于自信或疏忽大意(法理上过失的两种形态),所以,不能认定其构成犯罪的主观方面; 3、梦游杀人的行为只能在法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很难在司法实践中获得公诉和审判机关的认同。首先要做的是要鉴定是否为真实的梦游杀人,如果是伪装的,一定是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判处死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八条 【原发性精神病人】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自陷醉酒】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