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避免个人信息泄露的有效方法 |
释义 | 个人信息泄露应采取以下措施:更换账号,更改重要密码,报案。个人信息泄露的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3条之一,违规出售或提供信息可处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窃取或非法获取信息也将受到处罚。单位犯罪亦会受到罚金处罚,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也将受到相应处罚。 法律分析 一、个人信息泄露了应该怎么办 个人信息泄露了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更换账号 个人信息泄漏后,要第一时间换账号。由于现在网络十分发达,信息泄露之后如果不换账号,那么在这个账号下登陆的各种信息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因此,一旦发现了泄露的源头,就要立刻终止使用这个账号,从源头切断泄漏源。 2、更改重要的密码 现在的人离不开网络,一旦个人信息泄露,涉及面非常广。尤其对于喜欢网购的人来说,个人信息往往和银行账号、密码等重要的信息联系在一起。因此一旦个人信息泄露,应该马上更改重要的密码,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3、报案 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应该报警。报案的目的一来是保护自己的权益,二来也是可以备案。一旦有更多的人遇到和你类似的情况,就可以一起处理。这样不仅可以维护自己的隐私权,还可以避免更多的经济损失。 二、个人信息被泄露怎么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中: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结语 个人信息泄露后,应采取以下措施:1、及时更换账号,切断泄漏源;2、立即更改重要密码,避免经济损失;3、报警保护权益,备案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出售或提供他人公民个人信息会被处以刑罚,情节严重者可判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规定获取个人信息也会受到相应处罚。单位犯罪时,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员也将受到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八条 国家机关不履行本法规定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一章 总则 第四条 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以下简称保密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方针,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四条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机关、单位遵守保密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有关机关、单位应当配合。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发现机关、单位存在泄密隐患的,应当要求其采取措施,限期整改;对存在泄密隐患的设施、设备、场所,应当责令停止使用;对严重违反保密规定的涉密人员,应当建议有关机关、单位给予处分并调离涉密岗位;发现涉嫌泄露国家秘密的,应当督促、指导有关机关、单位进行调查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