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探监能否使用朋友身份? |
释义 | 朋友身份无法去探监,只有亲属和监护人可以会见服刑罪犯。会见时可以携带特定物品,如内衣、书籍和药品,但必须经过监狱检查确认。其他物品一律不得带入监狱。这些规定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 法律分析 一、朋友身份可不可以去探监 1、以正在服刑的罪犯的朋友身份是不可以去探监的。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按照监狱的相关规定和管理制度,是可以会见亲属、监护人的。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 第四十七条 犯在服刑期间可以与他人通信,但是来往信件应当经过监狱检查。监狱发现有碍罪犯改造内容的信件,可以扣留。罪犯写给监狱的上级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信件,不受检查。 第四十八条犯在监狱服刑期间,按照规定,可以会见亲属、监护人。 第四十九条犯收受物品和钱款,应当经监狱批准、检查。 二、去探监可以带什么东西 罪犯会见时可接受下列物品: 1、内衣、内裤、线衣、棉被和鞋子(皮鞋除外); 2、内容健康的书、报及学习用品; 3、适宜监狱内开展的文化体育活动用品; 4、经监狱医院或卫生所签单同意的外购药品。 会见人带给罪犯的上述物品必须经会见室民警检查确认后,由民警直接交给罪犯(药品必须经医院或卫生所医生鉴定后,由分监区民警领回)。对在会见物品中夹带违禁品的,一律没收,并视其情节给予适当处理。 除上述物品外,其他物品一律不得带入监内。 拓展延伸 探监规定:朋友身份是否可以代替家属进行探监? 按照我国目前的探监规定,通常情况下,只有家属才能作为合法的探监人员。朋友身份通常不能代替家属进行探监。这是因为探监的目的是维护家庭联系和支持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而家属在这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角色。然而,在特殊情况下,如家属无法前来探监或无法满足探监条件,有些监狱可能会考虑允许朋友代替家属进行探监,但这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和严格的审核程序。总体而言,朋友身份代替家属进行探监的情况是有限的,需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规定进行申请和审批。 结语 根据以上内容,朋友身份通常不能代替家属进行探监。探监的目的是维护家庭联系和支持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家属在其中起到重要角色。但在特殊情况下,监狱可能会考虑允许朋友代替家属进行探监,需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和严格审核。总体而言,朋友身份代替家属进行探监的情况是有限的,需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规定进行申请和审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三章 家庭暴力的处置 第二十一条 监护人实施家庭暴力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等有关人员或者单位的申请,依法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 被撤销监护人资格的加害人,应当继续负担相应的赡养、扶养、抚养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自然人 第二节 监护 第三十一条 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或者人民法院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在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指定监护人。 依据本条第一款规定指定监护人前,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处于无人保护状态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法律规定的有关组织或者民政部门担任临时监护人。 监护人被指定后,不得擅自变更;擅自变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监护人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二十一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使未满八周岁或者由于身体、心理原因需要特别照顾的未成年人处于无人看护状态,或者将其交由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不适宜的人员临时照护。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使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生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