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应对事故逃逸的方法 |
释义 | 事故逃逸后的处理方式:对于逃逸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可处200-2000元罚款并可能拘留;对于构成犯罪并逃逸的重大交通事故,除刑事责任外,机动车驾驶证将被吊销且终生不得重新领取;对于因逃逸导致他人死亡的,可能被判7年以上有期徒刑。车主需承担全部事故责任,包括赔偿对方车辆的维修和赔偿费用。逃逸行为的认定标准包括:明知主要责任逃离、无责任离开现场、不配合警方调查并逃跑、不报案或隐瞒事故情报。 法律分析 事故逃逸处理方式如下: 1、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200元到2000元罚款,可以并处15以下拘留; 2、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并逃逸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由公安机关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终生不得重新领取机动车驾驶证; 3、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一、事故逃逸后,车主承担以下责任: 1、如果交通肇事事故发生之后,车主选择逃逸,车主承担全部事故责任,赔偿对方受损害车辆的维修、赔偿等费用; 2、如果交通事故严重,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或者因车主逃逸而导致被害人死亡的,将触犯交通肇事罪,对其追究刑事责任。 二、事故逃逸的认定标准如下: 1、明知导致交通事故主要责任,驾车逃跑或弃车逃走; 2、认为自己没有责任开车离开现场的; 3、有其他违法行为不配合警方做交通事故责任鉴定,并且逃跑的; 4、拯救伤员送到医院后不报案、留虚假联系方式、不去交警部门自首以及对事故情报恶意隐瞒的。 总之,事故逃逸后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200元到2000元罚款,可以并处15以下拘留,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并逃逸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由公安机关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终生不得重新领取机动车驾驶证。事故逃逸后,车主需要承担全部事故责任,一般包括赔偿对方受损害车辆的维修、赔偿等费用。 结语 事故逃逸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对此应采取严厉的处理措施。根据相关规定,对于尚不构成犯罪的逃逸行为,公安机关可处以200元到2000元罚款,并可并处15天以下拘留。而对于构成犯罪的重大交通事故逃逸行为,不仅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还将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终生不得重新领取。车主应意识到,逃逸将承担全部事故责任,包括赔偿对方受损害车辆的维修、赔偿等费用。因此,我们应该始终遵守交通规则,对待事故负责,共同维护道路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一百零一条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