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丢失密件可能带来的法律责任和应对措施 |
释义 | 涉密人员分类管理及保密期限规定。 涉密人员按涉密程度分为核心、重要和一般,需具备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根据事项性质确定,绝密不超过30年,机密不超过20年,秘密不超过10年。机关、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具体保密期限和解密条件,公开即视为解密。 法律分析 一、密件丢失应承担的责任 1、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丢失泄密文件,致使国家秘密泄露,情节严重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酌情处罚。 二、涉密人员按照涉密程度分为什么 涉密人员按照涉密程度分为: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和一般涉密人员。 在涉密岗位工作的人员(以下简称涉密人员),按照涉密程度分为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和一般涉密人员,实行分类管理。任用、聘用涉密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查。涉密人员应当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品行,具有胜任涉密岗位所要求的工作能力。涉密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三、涉密文件在保密期限规定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应当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内;不能确定期限的,应当确定解密的条件。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机关、单位应当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具体的保密期限、解密时间或者解密条件。机关、单位对在决定和处理有关事项工作过程中确定需要保密的事项,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公开的,正式公布时即视为解密。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丢失泄密文件,致使国家秘密泄露的行为将面临刑事责任。对于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同样罪行的,也会根据情节酌情处罚。涉密人员根据涉密程度分为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和一般涉密人员,他们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应根据事项性质和特点,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下确定,绝密级不超过30年,机密级不超过20年,秘密级不超过10年。机关、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具体的保密期限和解密条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国家密码管理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密码管理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第二章 核心密码、普通密码 第十四条 在有线、无线通信中传递的国家秘密信息,以及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信息系统,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使用核心密码、普通密码进行加密保护、安全认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本法所称密码,是指采用特定变换的方法对信息等进行加密保护、安全认证的技术、产品和服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