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报警处理方式和注意事项 |
释义 | 交通事故报警处理方法及所需资料:公安交通部门应记录和决定是否受理未现场报警的请求;核查存在事实的应受理并告知当事人;无法证明或不属管辖的需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处理需提供驾驶证、身份证、行驶证、车辆来历证明、保险单原件及复印件;伤害事故前收入证明;调解时医院诊断证明、住院证明、护理人员工资证明、医疗费用票据、交通住宿费票据;未成年人需提供户口簿等相关证明;车辆受损评估表。 法律分析 交通事故事后报警的处理方法如下: 1、当事人未在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报警,事后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规定予以记录,并在三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2、经核查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受理,并告知当事人; 3、经核查无法证明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或者不属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的,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处理交通事故需要什么资料 1、当事人的驾驶证、身份证、行驶证、车辆来历证明、保险单等资料的原件和复印件; 2、伤害事故前收入证明; 3、调解时当事人双方须提供医院疾病诊断证明、住院证明、护理人员工资收入证明、医疗费用票据及交通、住宿费用票据; 4、未成年人须提供户口簿等相关证明; 5、车辆受损评估表。 拓展延伸 报警应急指南:处理方式与关键注意事项 报警应急指南提供了处理报警的方式和关键注意事项,以确保应对紧急情况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反应。处理方式包括立即拨打紧急电话,如110,向警方提供准确的报警信息,并保持冷静与配合。同时,应注意事项包括确保自身安全,尽量记住嫌疑人的特征和行为,保护现场的证据,避免干扰调查,以及配合警方的调查工作。此外,及时向家人或亲友通报情况,以便获得支持与帮助。通过遵循这些处理方式和注意事项,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确保自身安全和维护社会秩序。 结语 交通事故报警的处理方法包括:未在现场报警的,可事后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处理;经核查存在事实的,公安机关应受理并告知当事人;无法证明存在事实或不属于交通管理部门管辖的,应书面告知当事人。处理交通事故需提供驾驶证、身份证、行驶证、车辆来历证明、保险单等资料,以及伤害前收入证明、医疗相关证明、未成年人相关证明和车辆受损评估表等。紧急报警时,应立即拨打110等紧急电话,提供准确信息并保持冷静配合,同时确保自身安全、记住嫌疑人特征、保护现场证据、及时通报家人或亲友。遵循这些方式和注意事项,能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维护社会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