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遗弃行为的几种类型 |
释义 | 遗弃罪是指在家庭成员中,负有赡养、扶养和抚养责任的一方没有履行其应尽的义务,对需要赡养、扶养和抚养的另一方不履行义务的违法行为。遗弃通常以不作为的形式出现,因为这些责任者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导致被遗弃人的权益受到损害。 法律分析 遗弃是指在家庭成员中,负有赡养、扶养和抚养责任的一方没有履行其应尽的义务,对需要赡养、扶养和抚养的另一方不履行义务的违法行为。例如,父母不抚养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不赡养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配偶不履行扶养对方的义务等。遗弃通常以不作为的形式出现,因为这些责任者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导致被遗弃人的权益受到损害。 1、将需要扶养的人移至危险场所。这里的“危险场所”只是相对于特定的被害人而言。如父母将婴儿置于民政机关门前的,应认为将需要扶养的人移至危险场所。 2、将需要扶养的人从一种危险场所转移至另一种更为危险的场所。 3、将需要扶养的人遗留在危险场所。 4、离开需要扶养的人,如行为人离家出走,使应当受其扶养的人得不到扶养。 5、阻碍需要扶养的人接近扶养人。 6、不提供扶助,如不提供经历供给、不给予必要照料。 一、偷偷扔弃婴儿是什么罪 丢弃弃婴会构成遗弃罪。遗弃罪是指负有扶养义务的人,对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主要特征是: (1)侵犯的客体是被害人在家庭中的平等权利。 (2)在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对因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原因而没有生活来源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应当扶养而拒绝扶养的行为。扶养包括长辈对晚辈的抚养、晚辈对长辈的赡养以及夫妻之间的扶养。 (3)犯罪主体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上的扶养义务的人。 (4)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自己应当履行扶养义务。 结语 遗弃是一种违法行为,指负有赡养、扶养和抚养责任的一方没有履行其应尽的义务,对需要赡养、扶养和抚养的另一方不履行义务的行为。例如,父母不抚养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不赡养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配偶不履行扶养对方的义务等。遗弃通常以不作为的形式出现,因为这些责任者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导致被遗弃人的权益受到损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七章 参与社会发展 第七十一条 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 国家发展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 各级人民政府对老年教育应当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加大投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六章 政府保护 第八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宣传,鼓励和支持有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六章 政府保护 第八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发展托育、学前教育事业,办好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幼儿园,支持社会力量依法兴办母婴室、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幼儿园。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培养和培训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幼儿园的保教人员,提高其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