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土地出让与划拨的区别和联系 |
释义 | 土地出让与划拨的区别和联系: 1、土地性质的不同 两者的土地性质不同,出让土地是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出让给使用者,使用者向国家缴纳出让金。而划拨土地是使用者获得人民政府批准,在缴纳补偿费用后取得无期限限制的土地使用权,但使用者不_转让、出租和抵押。 2、取得方式不同 两者取得的方式不同,出让是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取得,政府会严格控制土地使用权。而划拨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 3、权利义务关系不同 两者的权利义务不同,出让土地使用者在一定范围内拥有任意处置权,可以转让、出租和抵押等。而划拨土地使用者在使用时受所有权人控制,不能拥有独立物权。 出让金征收标准如下: 1、按照原批准用途办理出让手续,非经营性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不得低于备案评估地价的35%;商品住宅和综合经营性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不得低于备案评估地价的40%;商业、旅游、娱乐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不得低于备案评估地价的45%;工业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不得低于备案评估地价的25%; 2、原批准用途为非经营性用地改变为经营性用地宏枣如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在土地交易中心公开出让,并按现时经营性用地的市场价格(备案评估地价,下同)减去原用途的现时划拨土地使用权,市场价格全额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3、房改房、经济适用房上市交易,按国家和省的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且不得低于备案评估地价的10%; 4、出让年限按国家规定最高可出让年期办理,即:住宅(含商品住宅)7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40年;工业、岩念综合用地等其他用地50年。 综上所述,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分为出让和划拨。出让指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但是,国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除外。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