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入职押金是否属于违法行为? |
释义 | 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收取财物,否则将面临行政处罚和赔偿责任。律师建议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取报名费、培训费和服装费等,也不能扣押员工工资作为担保。同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其他形式的担保或连带责任。违反规定的单位将受到惩罚。 法律分析 不合法,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在招聘员工时,要求单位财务人员、销售人员或其他可以掌握用人单位财产的劳动者提供担保或风险保证金。对此,《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的禁止担保义务。即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如发生上述行为,单位将被处以行政处罚并须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因此律师建议,当员工入职时,用人单位务必不能以任何形式收取和扣押劳动者的财物,或采取其他方法变相收取所谓的报名费、培训费和服装费等,上述费用在发生劳动争议时极易被认定为保证金。也不能扣押员工部分工资作为担保。同时,不能要求劳动者提供任何其他形式的担保,例如,要求由自然人提供担保或承担连带责任,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担保作用,还将被处以行政处罚。 拓展延伸 入职押金法律解析:权益保障与合规措施 入职押金是指在员工入职时由雇主要求缴纳的一定金额作为保证金的行为。就是否属于违法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13条规定,雇主不得向劳动者收取任何形式的押金。因此,从法律角度来看,收取入职押金是不合法的行为。违反此规定的雇主可能面临法律责任。 然而,实际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有些地方可能存在地方性规定或政策,允许一定范围内的入职押金。此外,一些行业或特定岗位可能存在特殊情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是否违法。 为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建议雇主在招聘过程中明确告知入职押金的性质、金额和退还方式,并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协议。同时,劳动者应保留相关证据,如招聘广告、录用通知等,以便在需要时维护自己的权益。 总之,入职押金的合法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为确保权益保障和合规,建议雇主和劳动者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处理入职押金事宜。 结语 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收取财物。律师建议,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不能以任何形式收取或扣押劳动者财物,避免违法行为。此外,入职押金的合法性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建议雇主和劳动者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合法处理入职押金事宜,以确保权益保障和合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九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