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经营权是一种独立的民事权利 |
释义 | 经营权作为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源于法律主体最基本的财产权利――所有权。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所有权权能同所有权本身的分离已趋萌芽。马克思主义在分析封建土地关系时写道:“直接生产者不是所有者,是占有者,并且他的全部劳动依照法律都属于土地所有者。”[3]土地的用益物权成为封建社会重要的财产权利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由简单商品生产进入发达商品生产形态,所有权权能同所有权的分离有了质的飞跃。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迅猛发展,社会财富与日俱增,交换途径日益宽广,经营方式愈发多样,尤其是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大量创设,以社会化的联合生产方式取代了资本主义早期的独资或合伙经营生产方式,无数的社会资金得以集结,庞大的生产要素得以组合,使得资本的真正所有者日趋从具体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脱离出来,成为收取利息或股息的单纯的货币资本家或股票持有者,而对企业享有独立经营权的人成为单纯的企业经营者。换言之,资本的所有者并不直接经营资本,而资本的经营者并不拥有资所有权。在这一关系中,资本的所有者的追求目的是货币的增殖,即利息或股息,为此他仍需依赖所有权的法律保护而实现其利益;同时,资本的经营者为了独立地使用和支配企业财产,有效地参与各种民事活动,成功地实现商品交换,也需要法律对其经营权加以确认和保护。由此,资本所有者的所有权退化为单纯的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而经营者的经营权必须体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独立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企业财产的各项权利上。 经营权必须独立于所有权,就法律技巧而言,应寻找持有这一权利的法律主体。“企业财产”已经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它表明投资者的出资已游离于投资者的支配权限之外,形成一个独立而统一的财产集合体。法律必须相应地为这一财产集体设置有效的“监护人”。于是,企业这一经济实体的法律拟制人格――法人制度应运而生了。法人制度不仅解决了经营权的主体归属难题,更主要的是适应了所有权同经营权分离这一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为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经营权是以资金、原材料、设备、不动产、技术等综合生产要素为客体,以与市场交换相连接的现代生产经营为手段,以实现财富增值从而使出资者和经营者共享利益、共同发展为目的。显然,经营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成型阶段的产物,它是法人独立人格的前提。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