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美容机构被吊销医疗美容资质后,消费者可要求退还未消费的预付款吗
释义
    可以,因为未进行的消费实际上不可能再进行了。医疗美容行为是一种特殊的医疗行为,其主体必须是具备医疗资质的人员和机构。对于美容机构来说,尤其是专业从事医疗美容的机构,吊销医疗美容资质,实际上意味着其丧失了继续执业的前提条件。如果继续执业,继续向消费者提供医疗美容服务,就是非法行医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消费者向医疗美容机构办理预付款卡,或者支付预付款的行为本身,实际上在消费者和医疗美容机构之间形成了一份服务合同。该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的,可以变更,也可以终止。根据《民法典》,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的,可以解除合同。医疗美容机构因为自身的原因造成医疗美容资质吊销,实际上符合“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的情形,造成合同的主要目的无法实现,消费者可以解除医疗美容服务合同,将尚未消费的预付款退还。行动方案:一旦发现医美机构的资质被吊销,请第一时间去退款,不要接受转诊到其他机构,也尽量不要继续再做,因为机构被吊销执照意味着大量消费者退款、人员遣散、债务处理等事项,所以第一时间就行动起来,否则很可能造成无钱可退的局面。
    美容消费预付卡纠纷如何处理
    预付卡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发行的、在发行机构之内为消费者兑付商品或服务的预付价值。医疗美容机构通过发行预付卡的方式向消费者预收消费资金,在消费者实际享受服务时再予以抵扣,常见的有美容项目卡、会员卡等。当前医疗美容行业使用预付卡的情况较为普遍,如一旦医疗美容行业的经营者出现经营困难或者发生突发事故等原因,导致经营难以为继,那么“撤店”“跑路”就成为大多数经营者选择逃避义务的方法。或者虽不“跑路”,利用优惠、赠送等手段引导消费者继续预付资金,而消极提供服务。由此很容易引发纠纷。目前,我国对预付费消费还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已有预付费消费的法律规范都过于原则,导致在规范预付卡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管,对消费者的保护也是缺乏力度。广大消费者在使用预付卡消费过程中,一定要签订书面合同,对预付卡使用的范围、期限、价格、退费、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法等进行明确约定。一旦发生纠纷,可以服务合同纠纷起诉,以保护自身的权益。如出现相应问题,可以起诉,也可以进行行政投诉处理。行动建议:预付卡陷阱多,能避免预付制则避免,如不得已办理预付卡的,办理时即要求对方签订书面合同或留下企业信息,尤其是联系方式,为维权做准备。
    普通美容机构从事医疗美容,签订的美容服务合同有效吗
    无效。医疗美容服务具有高度的专业性,需要有专业资质的医疗美容机构才能从事,且从事的项目还必须经过备案与批准,以便将对消费者的人身危险性降到最低。而普通的美容机构是不具有相应的资质。如果冒然进行医疗美容项目,可能会因技术操作能力不过关、违反医疗美容操作规范、消毒不严格、对并发症的处理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引发严重的后果。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规定,开办美容医疗机构需要获得《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美容医疗机构的登记注册、从业人员资格、执业规则、监督管理等都需要严格依法进行。这些属于行政许可,且是强制性规定。根据《民法典》,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普通美容机构从事医疗美容活动,与顾客签订服务合同,实际上违反了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当认定为合同无效。行动方案:具体美容机构是否有医疗美容的资质,应当到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去查询,如果没有资质,签订的美容服务合同是无效的,可能申请退费、投诉、赔偿。
    因美容整形使容貌受损,可以要求医疗美容机构赔偿精神损失吗
    需要分情况讨论。精神损失赔偿是指,被侵权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等人格权利益遭受不法侵害而导致被侵权人遭受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精神反常折磨或生理、心理上的损害,而依法要求侵害人赔偿的精神抚慰费用。身体权保护的是公民保持其身体完好性的权利。因此,身体遭受侵害是指,侵权人的侵权后果导致了被侵权人包括肢体、器官、生理功能的丧失或部分丧失。因为美容整形使容貌受损,明显属于侵害了被侵权人的身体权,因此依据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因美容整形使容貌受损,可以要求医疗美容机构赔偿精神损失。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容貌受损一定要达到上述损害程度,如整形人仅对整形效果未达到预期而主张该赔偿,很难得到支持。另,因美容整形使容貌受损,而请求精神赔偿的也不可“漫天要价”。精神损害的具体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①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②侵权行为的目的、方式、场合等具体情节;③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④侵权人的获利情况;⑤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⑥受理诉讼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行动建议:就精神损失费的要求来看,国家采取审慎态度,在您主张合法权益时,如不能确定是否达到精神损害的程度,可以先行主张适当的精神损失费,主张精神损失费的,同时需要留存好相关证据证明被侵害的程度足以达到该程度精神损失。
    无资质医疗美容机构致人损害,该承担什么责任
    医疗美容机构无资质,目前在市场上还是比较常见的。这里说的无资质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生活美容机构以及其他机构未取得相应资质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行为;②无医师资质的个人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行为;③医师到非医疗机构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行为④利用宾馆酒店、会所、居民住宅等场所违法开展医疗美容的行为。如果以上行为造成了人身伤害,应当承担的责任分为一下几种:①民事责任。以上行为造成人身伤害的,应当给予民事赔偿,赔偿项目及数额依照《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②行政责任。以上行为造成人身伤害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处罚的种类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分为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没收药品、器械,警告、罚款、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③刑事责任。以上行为造成人身伤害的,且符合非法行医罪的,应当给予刑事处罚。行动建议:一旦发现上述情况,请第一时间报警、并进行行政投诉,同时展开民事诉讼,追究其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医疗美容机构美容贷的刑事风险是什么
    医疗美容机构不停的在网络平台宣扬容貌焦虑,并灌输美丽就可以成功的理念,同时,“超低价医疗美容、医疗美容超市、特价大酬宾”等营销不断进行,连蒙带骗的带人入坑。想美,经济不宽裕,没问题,这有一场精心策划的“美丽贷”等着你。医疗美容机构虽然通过顾客贷款解决了客户的美容费用问题,但网贷机构的直接或间接暴力催收,随意泄露借款人隐私信息,困扰其正常生活与工作,严重扰乱了金融行业正常经营秩序。目前上海、深圳、北京、广西、广州等多个省市的医疗美容贷受到打击,认定为医疗美容机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带有欺骗性的虚假宣传、给予假承诺,达到诱导贷款消费,属于刑事犯罪。行动建议:美容贷、套路贷等行为不仅破坏金融秩序,而且危害消费者身心健康,属于目前各部门重点整治的违法违规问题,发现有医美机构开展美容贷业务的,及时向当地工商部门举报。
    
     该内容由 陆洋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22 23:2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