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肖像权侵权赔偿金额几何? |
释义 | 侵犯肖像权的赔偿应根据法律规定,考虑侵权人过错程度、侵害后果等因素确定。不当利用他人肖像可分为营利型和非营利型,恶意侮辱他人肖像和擅自创制他人肖像都构成侵权行为。肖像权是受法律保护的个人权益,未经同意使用他人肖像属于侵权行为,情节轻微应停止使用并道歉,情节严重则需赔偿。 法律分析 一、侵犯肖像权应该赔偿多少钱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法律对侵犯肖像权最高可以赔偿多少钱是没有规定的,要依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造成的后果等因素确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条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法律、行政法规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有明确规定的,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二、侵犯肖像权的表现形式 (1)不当利用他人肖像。不当利用他人肖像又可以分为几种情况:一是营利型非法使用。即未经本人同意而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的肖像。这种利用一般是对肖像经济价值的利用,常常表现为在商业活动中使用他人的肖像。例如,某化妆品公司未经本人同意,在其商业广告上使用了某女性的肖像以说明其化妆品能使皮肤的功能,就属于营利型非法使用。二进制一般使用型不当利用。这是指非以营利为目的、但未经本人同意的善意使用,或者虽经本人同意,但使用人的使用方式、使用范围失当的利用。例如,未经肖像权人(即本人)的同意,为鉴赏或纪念目的而拥有、展示其肖像;肖像权人只同意将其肖像用于电视广告上,但却被不当的使用在产品的包装上。 (2)恶意侮辱他人肖像。这是指不法行为人恶意的丑化、玷污、毁损他人的肖像。恶意侮辱的表现形式包括:涂改,歪曲他人的肖像;在他人肖像上打上“×”印记或者添画胡须、痣、疖等;焚烧、撕扯或倒挂他人的肖像;在他人肖像上涂抹污秽物等。这此行驶直接丑化了他人的形象,不仅构成对肖像权的侵害,往往还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 (3)擅自创制他人的肖像。这是指未经肖像权人的同意,擅自创制他人肖像的行为。例如,未经本人同意,对其进行速描、绘画写生;拍他人的照片等。肖像是公民人格外在的表现,只有本人有权决定是否再现自己的形象,所以,上述行为也属于侵害肖像权行为。 肖像权是每个人的合法权益,是受法律保护的。在使用别人肖像权的时候,一定要经过当事人的同意,在没有经过当事人同意之后,使用是属于侵权行为。情节不严重的是立即停止使用,并对当事人进行赔礼道歉,情节比较重的会经济赔偿。 结语 侵犯肖像权的赔偿金额没有明确规定,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赔偿数额应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侵权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经济能力以及受诉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对于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应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侵犯肖像权的表现形式包括不当利用他人肖像、恶意侮辱他人肖像和擅自创制他人肖像等。肖像权是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在使用他人肖像时必须获得当事人的同意,否则将构成侵权行为。对于轻微情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向当事人道歉,对于较严重情节,可能需要进行经济赔偿。 法律依据 第五十三条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知识的公益宣传,弘扬医师先进事迹,引导公众尊重医师、理性对待医疗卫生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五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公开公共文化服务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报道,并加强舆论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十章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第一百一十五条 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