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落实双减政策是怎样的 |
释义 | “在落实‘双减’过程中,存在‘教育问题教育人去解决’的‘一方独动’现象。”省政协委员、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区域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王越群最近一直关注着“双减”落地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时,王越群表示,相关配套改革和系统政策跟进到位,是推动“双减”政策走深走实的重点。 调研过程中王越群发现,在“5+2”(每周5个工作日,每天至少2小时提供课后服务)要求下,教育部门和学校及广大教师的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专业水平与能力的提升难以保证。此外,虽然工作量加大,但基层教师待遇并没有提升,也是很多学校实际存在的矛盾。 同时,部分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有些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存在变相增加学生作业负担、难度不减反增、变相考试排名等现象;多数县(市、区)在落实“家校共育”时制度与机制很不到位,优良教育生态尚未完全建立。 王越群表示,“双减”是撬动新时代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一个“小切口”,是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的教育发展战略问题。他认为,应通过多方协同形成落实合力,“要让更多人认识到‘双减’对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意义”。 王越群说,陕西省应该进一步加快推进经费投入保障、办学条件改善、教师待遇提升、教师编制增加、职称评审改革、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配套改革,为全省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家校共育’和落实‘双减’相辅相成、联系紧密,其中,家长承担主体责任,学校发挥重要作用,但很多人对此的理解远远不够。”王越群说,今年他将重点关注“家校共育”理念的传播和《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落实,希望通过努力加强宣传教育力度,用更系统、专业的宣讲推动“家校共育”落地生根。 发挥好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国家"双减"政策出台已经半年,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持续推进。省政协委员雷耀堂认为,落实双减任务,根本之策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是发挥好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为此,雷耀堂建议,用好课堂主阵地,让学生在学校学足学好;优化作业设计,实现教学提质增效;发挥考试导向作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小切口,实现大改革,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雷耀堂委员认为,学校以“压总量、控时间、调结构”为手段,实现提质增效目标。作业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业负担、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提高自主设计作业的能力,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精确设计作业,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作数量、难度。保证作业的设计、布置和评价做到符合课程标准、符合班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符合学生认识规律、达到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双减政策的意义:落实双减政策,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小学生负担太重是当前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落实“双减”政策,能够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避免短视化、功利化的教育,将闲暇的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综上问题所述,双减政策的实施还是要靠国家和大家的一起努力,只有这样该措施才能顺利的执行下去。建议按要求抓好3至6岁学龄前儿童和普通高中学生的校外培训治理工作。 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减轻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近日,我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若干措施》。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