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传播虚假信息会带来哪些严重后果? |
释义 | 这段内容讲述的是网络造谣可能会触犯的刑事责任。根据实际行为的不同,网络造谣可能会触犯侮辱罪、诽谤罪、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或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其中,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则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分析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并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若造成严重后果,则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网络造谣的应当承担什么刑事责任 网络造谣根据实际行为的不同,可能会触犯不同的罪名,则需要承担不同的刑事责任,具体如下: 1、可能会触犯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可能会触犯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3、可能会触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会判多长时间?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拓展延伸 未经核实转发谣言怎样处罚 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结语 网络造谣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根据不同行为触犯不同的罪名,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都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前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后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因此,任何人都应该遵守法律法规,不散布虚假信息,维护社会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2009修订):第一章 总则 第九条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八章 信息公开 第七十六条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以及捐赠人、慈善信托的委托人不同意公开的姓名、名称、住所、通讯方式等信息,不得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八章 信息公开 第七十一条 慈善组织、慈善信托的受托人应当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信息公开应当真实、完整、及时。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