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公司进行股权质押的原因 |
释义 | 如果某个公司决定要做股权质押,这种情况一般就说明了这个公司的资金周转困难,现在的财务状况无法维持正常经营了,急需资金补充现金流。 出现这样的情况,需要股权质押: 像某公司因为这段时间需要2000万资金,拿股票质押来进行融资,倘若银行把钱给他,若用五折折扣率,那拿到手的只有1000万。为了避免出现无法偿还银行本金的状况,所以银行设置了预警线和平仓线,可避免出现自己的利益损失的情况,一般两者多为140-160%或130-150%。 此外,针对公司股权质押是有上限要求的,大多数股票质押时的质押率会打五到六折,普遍5折,期限基本上是半年至2年,质押率水平如何是根据公司的资质来确定的。需要我们重视的是,股权能不能进行质押还是要看股权是否被冻结。 一、不是所有的股权都能进行质押,法律对此有限制条件,即能够提供质押的股权必须是依法能够转让的股权,若股权本身是大陆法令禁止或限制转让的,即使签订了股权质押合同,亦属无效。 通常在以下几种情形下,股权转让被禁止或受限: (1)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须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 (2)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召开前二十日内或公司决定分配股利的基准日前五日内,由于法令禁止进行股东名册的变更登记,因此在该期限内股权转让无法生效; (3)发起人持有的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 (4)公司公开发行股份前已发行的股份,自公司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 (5)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25%; (6)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且上述人员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 若债权人接受上述被禁止转让或仍在限制转让期间内的股权质押,则以该股权出质的行为无效,由此签订的质押合同无效。 上述由于股权转让本身受限而导致股权质押行为无效,是股权质押合同无效的情形之一,除此之外,债权人仍须了解可能导致股权质押合同无效的其他情形,它们包括:股权质押担保的主债权无效,股权质押合同作为从合同因主合同无效而无效;债权人接受法令禁止买卖股票的人以股票出质的,股权质押合同无效;有限责任未将出质情况记载于股东名册的,股权质押合同无效,这在实务操作中容易疏忽,外商应引起重视。 除此之外,若债务人不能偿还债务,如何行使股权质权,也是容易产生错误理解的地方,债权人往往认为直接将出质的股权转入自己名下即为正确的操作方式,其实不然,中国法律明确规定在股权质押合同中不得约定在债务履行期届满质权人未受清偿时,质物的所有权转移为质权人所有,因此正确实现质权的方式是债权人将股权通过变卖、折价、转让等方式合法处分后,从处分所得的价款中优先受偿。 二、股权交易市场的不完善 在股权质押融资中,如果企业无法正常归还融资款项,处置出质股权的所得将成为债权人不受损失的保障。目前,虽然各地区设置的产权交易所可以进行非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但其受制于《关于清理整顿场外非法股票交易方案的通知》中对于非上市公司的股权交易“不得拆细、不得连续、不得标准化”的相关规定,一直无法形成统一的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市场。由于产权交易市场的不完善,绝大部分非上市公司股权定价机制难以形成,股权难以自由转让,质权人和出质人难以对股权价值进行合理的评估。价值评估过低,会导致出质人无法获得更多的融资;价值评估过高,出质人质权将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中小企业股权质押融资的规模。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融资影响面比较广泛,一旦处置不当将带来市场流动性风险、市场波动加剧、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防控股权质押风险,必须从完善管理制度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两方面着手。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