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受害人和受害者之间的差异是什么? |
释义 | 受害人和被害人的区别主要在于法律适用不同,被害人指刑事诉讼的当事人,受害人指民事诉讼的当事人。被害人享有诉讼权利,包括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申诉等。受害人是指因侵权行为遭受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在司法实践中,对受害人和被害人的认定需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处理,可咨询律师或司法机关。 法律分析 一、受害人和被害人的区别是什么? 受害人和被害人的区别主要在于法律适用不同,一般来说,被害人指刑事诉讼的当事人,受害人指民事诉讼的当事人。被害人是指在刑事案件中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广义上的被害人,既包括刑事诉讼中的自诉案件的被害人;也包括刑事诉讼中的公诉案件的被害人。狭义上的被害人,仅指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属于当事人之一,居于原告人地位。受害人,是指民事案件中的“赔偿权利人”。 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 另外,被害人与证人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被害人同案件的处理结果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其享有的诉讼权利包括:有权指控犯罪;有权参加法庭调查和辩论;遭受物质损失时,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对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不起诉的决定如果不服,有权提出申诉等。同时,被害人有义务遵守法庭秩序,如实向司法机关反映案件情况,不得夸大犯罪行为或捏造事实、诬陷他人等。 二、被害人的权利 1、被害人有权向公、检、法机关报案或控告; 2、对不立案的决定不服,有权申请复议; 3、有权依法对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4、对不起诉的决定有权依法提出申诉; 5、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6、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7、有权参加法庭调查、辩论; 8、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对第一审判决提出抗诉; 9、有权对已生效的判决提出申诉等。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受害人与被害人的有关认定情况,是需要基于实际的涉案情况来进行处理的,特别是不同的案件所认定的具体事项是不同的,如果对相关情况的处理不清楚的,可以咨询律师或者司法机关来进行认定。 结语 受害人和被害人在法律上有着不同的定义和权利。受害人一般指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被害人则是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被害人是指在刑事案件中合法权益受到犯罪行为侵害的人,包括自诉案件和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受害人则是指民事案件中的赔偿权利人。被害人享有诸如指控犯罪、参与法庭调查和辩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等权利,同时也有义务遵守法庭秩序和如实反映案件情况。对于受害人和被害人的具体认定,应根据实际案情进行处理,如有疑问可咨询律师或司法机关。 法律依据 (一)参加规范化培训、进修、对口支援、会诊、突发事件医疗救援、慈善或者其他公益性医疗、义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一条 因生命、身体、健康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 本条所称"赔偿义务人",是指因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权行为以及其他致害原因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二条 赔偿权利人起诉部分共同侵权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其他共同侵权人作为共同被告。赔偿权利人在诉讼中放弃对部分共同侵权人的诉讼请求的,其他共同侵权人对被放弃诉讼请求的被告应当承担的赔偿份额不承担连带责任。责任范围难以确定的,推定各共同侵权人承担同等责任。 人民法院应当将放弃诉讼请求的法律后果告知赔偿权利人,并将放弃诉讼请求的情况在法律文书中叙明。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