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肇事罪有哪些行为 |
释义 |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严重超载驾驶的; (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赔偿问题: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及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要考虑的是侵权人的侵权原因、主观动机、过错程度和侵权行为的具体情况,包括侵权行为的手段、行为方式、侵权行为的时机和频率、持续时间、侵权人对恢复受害人权益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侵权人的获利能力、经济地位和承受能力。 2、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应当考虑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造成的损害是短期的、长期的还是永久性的,是否会影响受害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以及影响的程度。如果影响严重,赔偿金额应相对较高。损害还应结合受害者的受伤情况和伤残等级。评级越高,补偿金额越高。相反,赔偿金额很低。如果出现严重的精神损害,如孕妇的植物人状态、瘫痪和胎儿死亡,应考虑给予相对较高的赔偿额作为特例。 3、 双方责任因素,在交通事故造成的精神损害赔偿中,在认定机动车驾驶人有过错的情况下,如果证明受害人是故意的,可以免除驾驶人的责任。受害人对损害事实和损害后果的发生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其过错程度减轻或者免除侵权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此外,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中确定的事故双方的责任划分也是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额的一个考虑因素。 交通事故在发生之后,若是情节比较轻的,那么双方当事人可以自己协商赔偿事宜。但是若已经造成了某一个主体死亡,或者是在事故之中有多人受伤的,那么该事故的责任方就已经构成了交通肇事罪,需要由法院来审判相应的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严重超载驾驶的; (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第三条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